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那达慕: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开始的为期5天的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 。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 。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 , 不顾路途遥远,都来参加比赛和参观 。那达慕大会又是农牧物资交易会,除了工业和农副产品外,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制品、奶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等 。
白节:古代蒙古人把农历春节称希恩吉尔,即新年 。也有称白节或白月的,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 。关于蒙古族春节的来历说法不一,一是据五世达赖黑白算答问一书所说:成吉思汗于公元1227年,取西夏国都,盛筵庆功,并以此为蒙历岁首,星宿月遂以正月见称 。星宿月是农历12月16日到1月15 日,这与农历前后相差一个月 。而鄂尔多斯地区延续下来的蒙古 历是以白月、五月、六月等序数记月 。以此看,蒙古历岁首当是农历四月 。
马奶节:蒙古民族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扒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等 。
燃灯节: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 , 待夜幕降临 , 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 。
火节:亦称拜火节 。它主要来自古代蒙古族对火的崇拜 。祭火仪式是在农历12月23日晚间举行 。祭火的习俗是蒙古族自古就有的,这是农历年的前奏 。祭火开始前,全家人都到庭院中(也有的在火 塘前、灶前),主祭人(家庭的长者)先要摆上祭品焚香 。然后取一捆柴草点着,将黄油、白酒、肉(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堆里,在长者率领下,全家人向火堆磕头 。主祭人还要祷告,大致内容是:多亏火神的庇佑,有些不干净的东西扔进了火里,请火神原谅,保佑明年五谷丰登,人畜两旺,吉祥幸福 。在蒙古族人看来 , 火是神圣的 。一家一户的祭火,有继嗣之义,举行婚娶大事、新年 , 都要祭火 。
祭敖包:每到这天 , 牧民们便成群结队地前往敖包祭祀 。他们在敖包上安放佛像,竖立经幡,并将牛、羊肉、奶食品等一起供奉在敖包前,希望迎来牧业丰收年 。
麦德尔节:麦德尔节是纪念弥勒佛的节日,节期在正月十五日 , 宗教色彩比较浓厚 。节日当天 , 每个黄庙都挂出弥勒佛的像,附近的牧民都来寺庙敬献供品,烧香叩拜 。寺庙如果有活佛,就由活佛主持,没有活佛则由大喇嘛主持 。拜完佛之后 , 大家由固孜达旗长)带领进行射箭、赛马、摔跋等蒙古族传统娱乐活动 。
塔克勒干节:塔克勒干节是蒙古族每年要举行的一次大型的以部落为中心的祭敖包活动,时间在夏季 。敖包一般置在水草丰美的高山丘陵处 。祭敖包可能是来源于古代的祭山,它是蒙古族对自然崇拜的表现 。祭敖包时,同一部落的牧民们都骑着马、骆驼,拿上酒肉等来到本部落敖包所处的山上 。届时,人们先献哈达 , 然后由活佛或大喇嘛领着众人绕着敖包诵经(此时妇女不能参加),愿老天降福于人间 , 赐予人们平安无事;如果遇上旱灾,那就祈求老天下雨,使大地水草丰盛,牲畜兴旺 。祭完敖包以后、开始进行赛马、摔跋、射箭等蒙古族传统的民间娱乐活动 。
蒙古族的风俗和节日和服装特点
1、蒙古族的饮食:蒙古族的饮食大致分三大类:肉食、奶食、粮食 。蒙古族一般一日三餐,两稀一干,早晨中午一般喝奶茶泡炒米、奶食、手扒肉,晚上氽羊肉下面条、吃包子 。2、蒙古族的居?。捍车拿晒抛迥撩褡》渴敲晒虐鞍甭锸恰凹摇薄ⅰ拔荨钡囊馑?。蒙古包是一种天幕式的住所,呈圆形尖顶,通常用羊毛毡子一层或二层覆盖,所以在古时候,蒙古包又被称作“穹庐”、“毡包” 。蒙古包分两种 。一种是牧区夏季用的,为移转式的,一种是冬营地为半固定式的 。蒙古语称移转包为“乌尔郭格尔” 。
3、蒙古族的婚嫁:蒙古族的婚俗之一 , 娶亲一般是在结婚喜日的前一天 。新郎会在欢乐的气氛中 , 穿上艳丽的蒙古长袍,腰扎彩带 , 头戴圆顶红缨帽,脚蹬高筒皮靴,佩带弓箭 。伴郎、祝颂人等人,也会穿上节日盛装 。他们一同骑上马,携带彩车和礼品,前往女家娶亲 。
4、礼仪风俗:蒙古民族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 。”(安好),随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请客人进蒙古包,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问长问短,好似自家 。平常待客,在喝奶茶之后,慷慨大方的主人总是把香甜的黄油、奶皮、醇香的奶酒、酥脆的油炸果子和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独具草原风味的“手扒肉”一一摆在客人面前,请客人痛饮饱餐 。
5、岁时风俗:蒙民族最重要的节日要算过年,一般进入腊月十五,人们就着手作过年的准备工作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全家人或亲友聚在一起饮食娱乐送火神 。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是过大年最欢乐的 。
6、生儿育女的习俗,蒙古族人民对于生儿育女极其重视,所生婴儿无论男女 , 均在婴儿落地后即在家门外树立标志 。如生婴儿为男的,即用榆树枝条削一付一尺五寸至二尺的弓矢 , 挂在门外 。如所生婴儿为女的,就在门外挂一个红布条 。婴儿出生后第三天举行洗礼仪式,备办酒席招待亲朋,以示报喜 。
7、献哈达,哈达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一种敬意祝贺,这种礼节由来已久,去蒙古旅游经常会受到这样的待遇 。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蒙古族作为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 。风俗习惯主要有礼仪风俗、节日风俗、民族服饰这三方面 。
蒙古族都有哪些风俗?
1、礼仪风俗
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一般会邀请客人进蒙古包,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用羊肉、黄油、奶皮、奶酒等食物招待客人,而且还会递鼻烟壶、献哈达等来表达欢迎之情 。
2、节日风俗
蒙古族虽然和我们汉族一样 , 也会过春节、中秋节、端午节以及重阳节等 。但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特色的民族节日,比如那达慕大会、马奶节、燃灯节等传统节日 。
3、民族服饰
少数民族一般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服饰,蒙古族也不例外,蒙古族中的男女老少 , 都喜欢以长袍为着装 。而这些长袍也常用些艳丽的花边来装点,看着很是具有民族风情 。鞋则以靴子为主,大多是用牛皮来制成的 。
【蒙古族的风俗习惯】
以上就是关于蒙古族的风俗习惯的全部内容,以及蒙古族的风俗习惯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