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 , 放纸鸢、挂艾草菖蒲、喝雄黄酒等习俗 。其中赛龙舟与食粽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这两大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洗草药水:端午这天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 , 端午日遍地都是药 。端午期间 , 我国不少地区有采草药,煮采药沐浴的习惯;
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主要材料是糯米、箬叶、馅料,用箬叶包裹而成的,形状多样 。由于各地的饮食习惯不同,粽子口味分成了甜味和咸味两种;
【端午节的习俗】
拴五色丝线:在端午节这天,小孩子们要在手腕和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一直到七夕节这天才可解下,然后焚烧;
挂艾草菖蒲:在端午这天,家家户户都会把菖蒲和艾草挂在门上,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们用来防蚊等;
赛龙舟:有些地区在端午节这天会举行赛龙舟活动 , 相传起源于屈原投江死去,很多人划船拯救,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 于是每年的五月五日这天划龙舟以纪念屈原;
带香囊:有些地区在端午节这天会给小孩佩戴上香囊 , 内置朱砂、香药、雄黄,清香四溢 , 制作成不同形状 , 佩戴在腰间;
打马球:中国北方民族是没有赛龙舟的习俗,但会在端午这天打马球和射柳,这很明显来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竞技遗俗;
放纸鸢:纸鸢至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绢或是纸,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放上天空,在中国南方一带,端午节儿童放纸鸢称之为放殃;
斗草:在端午这天 , 人们都会外出找一些奇花异草相互比赛,以新奇或品种多的人获胜;
跳钟馗:跳钟馗是一种民间舞蹈,源自于北宋时期,是古徽州遗存下来的一种传统民俗表演,有《嫁妹》、《出巡》、《除五毒》等数种内容;
熏苍术:该习俗是端午节传统习俗活动之一,在民间用苍术消毒空气 , 也就是把苍术捆绑在一起,燃烧后所产生的薄烟,会散发出一股清香味,还能驱赶蚊虫 。
端午节是中国第一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 起源于中国古代,日期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相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罄慈嗣前讯宋缃谧魑湍钋慕谌眨灰灿屑湍钗樽玉恪⒉芏鸺敖樽油频人捣?。总的来说,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 。端午节与春节、中秋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
七夕节的风俗是什么
第一个习俗是吃七巧果 。
每到传统节日 , 都会有独特的美食参与,七夕节当然也不例外,七夕节的专属美食就是七巧果 。七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并做成瓜果花草等模样 。《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 。在宋朝,市街上就已经有七巧果出售了 。
第二个习俗是祭拜织女 。
这个活动一般都是女性参加,几个人提前约好时间,大部分是在晚上举办 。晚上在月光下摆上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置好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 。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子前,一边吃瓜果点心,一边向织女默默许愿 。
第三个习俗是穿针乞巧,这应该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朝 。
《西京杂记》中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 。”在七夕节这天,各家各户的女人女孩都会走出家门 , 大家聚在一起 , 一边猜测牛郎织女的相会场景,一边拿出自己的针线女红,通过穿针的方式乞巧 。
第四个习俗是晒书晒衣服 。
晒书晒衣服的习俗在古代非常的流行,有很多小故事都记载了人们会在七夕节这一天晒书晒衣服 , 去去霉气 。不过这种习俗逐渐演变成了豪门富士炫耀财富的场景了,引来了不少文人墨客的鄙视 。
第五个习俗是为牛贺生 。
七夕节来源于牛郎织女的故事,大家对此不会很陌生,而作为其中的关键,老牛想必大家也是非常熟悉的 。据传说,老牛为了帮助牛郎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自己的皮揭了下来,借着牛皮过天河见织女 。为了纪念自我牺牲的老牛,人们每逢七夕节就会给老牛贺生,表示对老牛的敬重 。
第六个习俗是种生求子 。
这是一个很古老的习俗,在七夕节前几天,人们会在木板上铺上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 。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入碗中,等它长出嫩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 , 又成为“五生盆”或“生花盆” 。南方各地也叫“泡巧” 。
第七个习俗是拜魁星 。
不过这个节日和七夕节没有太大的关系 。民间传说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 。魁星文事,想要考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为了能金榜题名,读书人会在这一天祭拜魁星 。魁星就是魁斗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课,也叫魁首 。古代士子考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里面的魁指的就是魁星 。
中秋节的风俗传统有哪些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由上古星宿崇拜演化而来,普及于西汉 , 鼎盛于宋代,经历史发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 , 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人们常在这一天,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成为七夕的传统习俗 。七夕节日的风俗有哪些?
七夕节的习俗有:祭月、穿针乞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等 。1、祭月:古时女子多有祭拜月亮的习俗,在传统文化里 , 月亮始终是女子的祥瑞 。她们常常对月祈愿或倾诉心事 。先人于朔日祭月,本身就是一种乞求繁衍生息意愿的反映,盖因月之盈长暗喻了长生与兴旺 。
2、穿针乞巧: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即七夕节(乞巧节),根据传统 , 凡间的女子要当庭布筵,虔诚跪拜织女星,乞求保佑自己心灵手巧,乞求智慧和精巧女工技艺 。七夕之夜,女子手执五色丝线和连续排列的九孔针(或五孔针、七孔针)趁月光对月连续穿针引线,将线快速全部穿过者称为“得巧” 。
3、种生求子:在节日前利用若干种植物,如小麦、绿豆、小豆、豌豆等,放在器皿浸水,生芽数寸后 , 于七夕即日用红蓝彩线束扎起来,作为一种得子得福的象征 。还用蜡塑各种形象,放在水上浮游 。
4、为牛庆生: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 , 又叫“贺牛生日” 。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 。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
5、晒书晒衣:《杨园苑疏》记载,汉建章宫有太液池,池西有汉武帝之晒衣阁,每到七月初七 , 宫女必登楼晒衣 。此当为七夕晒衣之缘起 。
6、拜织女:汉族岁时风俗,每年七夕节举行 。汉族民间传说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朴素的审美情趣 。
7、拜魁星:农历七月初七 , 俗又称“魁星生日” 。“魁星”系北斗一星宿名 。汉族民间谓“魁星主文事” 。闽东一带读书人崇敬魁星 , 仅次于孔子 , 于“七夕”更有“拜魁星”之俗 。
8、吃巧果: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的传统七夕节 。为了“乞巧”,有七月七吃巧果的习俗 。巧果其实并不是水果,而是用面粉或者米粉制作成的油氽点心 。
以上就是关于端午节的习俗的全部内容,以及端午节的习俗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