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什么官员能穿蟒袍


清朝什么官员能穿蟒袍

【清朝什么官员能穿蟒袍】
蟒袍,上绣蟒,爪上四趾 。皇家之龙五趾,所以四爪(趾)为蟒﹐故称蟒袍,又名花衣﹑蟒服 。又因与皇帝的龙袍款式相同,也被称为“象龙之服” 。在明代是官员的朝服 , 妇女受有封诰的﹐也可以穿 。
有清一代,“蟒袍”列为“吉服” , 是王公大臣及各级官员的礼服 。上至皇子王公大臣,下至未入流小官都可穿用,只在颜色、蟒数上有区别限制 。
据《大清会典》,蟒袍分四个等级:
一、亲王、郡王、文武一品、二品除特赐穿金黄色者,蟒袍一律用蓝色或石青色,片金边缘、通绣四爪蟒九条 。特赐五爪蟒者除外 。
二、贝勒、贝子、奉国将军、文武三品、一等侍卫蟒袍准用石青、蓝色片金缘,绣四爪蟒九条 。
三、奉恩将军、文武四品至六品官、二等侍卫为一等级 , 可着四爪蟒八条 。
四、文武七品至九品官着“过肩蟒”纹,全身共绣五蟒 。
《钦定大清会典》卷四十七载:蟒袍,亲王、郡王,通绣九蟒 。贝勒以下至文武三品官、郡君额驸、奉国将军、一等侍卫,皆九蟒四爪(趾)” 。文武四五六品官、奉恩将军、县君额驸、二等侍卫以下,八蟒四爪(趾)” 。文武七八九品、未入流官,五蟒四爪(趾)” 。
《清史稿》卷一百三志七十八载:皇子:蟒袍金黄色,片金缘 , 绣文九蟒,裾左、右开 。(初制 , 皇子冠服,凡庆贺大典,冠用东珠十三颗镶顶 , 礼服用秋香等色,五爪(趾)”、三爪(趾)”龙缎,满翠八团龙等缎,束金镶玉嵌东珠带) 。
也就是说只有皇子才可以用金黄色九蟒的蟒服 。
清代初期,尽管在名称上将龙、蟒划分得十分清楚,但在图像上区别较模糊的 。一些贵戚特赏也可穿着“四爪(趾)”之龙” 。因而同样是一件五爪(趾)”龙纹袍服,用于皇帝的可称为龙袍,而用于大臣时只能叫蟒袍 。
清代服饰定制:龙袍只限于皇帝、皇太子穿用,而皇子也只能穿龙褂 。五爪龙缎、金绣等都在官民禁止穿用之列,大臣官员有特赐五爪龙衣服及缎匹 。四开衩的衣裾,宗室才可穿用 , 其他官吏士庶只能穿二开衩的衣式 。团龙褂非奉上赐不得用五爪龙团花、四团龙,唯诸王有特赐正龙者才许使用 。
其实龙或蟒还不是重点,重点还在于颜色,只有皇族可用明黄、金黄及杏黄,而且明黄杏黄基本是皇帝本人专用,极少数时候经皇帝允许给皇太子使用,清代公开身份的皇太子只有胤礽 。其他人一般为蓝色及石青色 。
向敬之
蟒袍加身是明清士大夫在官场为之奋斗的政治目标,象征着荣华富贵,位极人臣 。
我们从关于清朝的影视剧中 , 经常看到不少高级官员脱掉朝服后,身着一袭蟒袍 。蟒袍,像龙袍 。龙袍为皇帝御用 , 亲王及文武大臣、内廷太监 , 不论多么显贵势重 , 都不得穿龙袍 。否则就是僭越礼制 , 记得以谋逆罪论死 。
蟒袍,虽像龙袍,但为四爪,款式也有严格的区别 。袍款式为齐肩圆领,大襟(右衽) , 阔袖(带水袖),袍长及足,袖裉下有摆衩子:周身以金或银线及彩色绒线刺绣艺术纹样 。
在清朝,蟒袍是文武官员最常用的礼服 , 因袍上绣有蟒文而得名 。什么样的官员可以穿蟒袍,穿怎样款式的蟒袍,都是有严格的规定的 。
《钦定大清会典》卷四十七记载:蟒袍,亲王、郡王,通绣九蟒 。贝勒以下至文武三品官、郡君额驸、奉国将军、一等侍卫,皆九蟒四爪 。文武四五六品官、奉恩将军、县君额驸、二等侍卫以下 , 八蟒四爪 。文武七八九品、未入流官,五蟒四爪 。
清朝什么官员能穿蟒袍

《走向共和》张之洞剧照
《走向共和》中李鸿章、张之洞出场时,李鸿章已做了多年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张之洞也是老牌总督出身 , 时为湖广总督 。他们作为大权在握的封疆大吏 , 位列一品,穿一件蟒袍更是自然 。
清朝的蟒袍 , 已不是亲王的专属服饰 , 像李鸿章、张之洞在非朝会、朝贺等陛见天子等朝贺,在自己府上或办公室穿着蟒袍办公、会客,并非错乱僭制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