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印章,古代印章欣赏

篆刻之美 , 美在篆法,美在刀法,美在章法 。我国的书法,绘画作品,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而被视作书(法)、(绘)画 , (篆刻)三位一体并同归一源的篆刻艺术,由于受其表现形式的局限,因而就远不如书与画来得明了直接 。
确切地说,它更多地是作为书画作品的依附(署款印、起首印、押脚印和收藏印等等)而出现的 。加之篆刻的风格、流派本来就纷繁多样,相反传世和刊行的“印谱”,在数量上却向来要比字帖画册少得多.这样,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读者们欣赏和鉴别印章的难度 。
在“如何欣赏印章 ”这个题目正式提出以前,看来还有必要复述一下“篆刻”本身的含义 。所谓篆刻,一般地说是指隶属于我国书法范畴的一种体式——篆书以及它和雕刻相结合的工艺美术,由于是书法重于雕刻,且又不同于一般的工艺美术,因而称之为篆刻 。
所不同的只是,写字 , 画画的“舞台”是纸张,而刻印却是印材 。在功用上,印刀即毛笔,难怪它又有“铁笔”的别称了 。
欣赏中国印章可从两个方面,一为中国印的艺术美 , 二为中国印的材质美,前者为主 。
通常,印艺之美则可分化成四个部分:印文、印款、印谱以及印饰 。
印文的鉴赏
鉴赏印章文字,先要把握艺术表现手法的特征,如书法、章法、刀法 , 再要体会印文内容中蕴含的情趣、意味,综合起来细细品鉴、慢慢欣赏 。
书法
历来有成就的印艺家对书法都十分重视,“无一讹笔”是保证印文具备鉴赏价值的重要前提 。书法是写字的艺术,如果连字都不能识读 , 还有什么艺术鉴赏可言 。印章之所以被历代知识阶层推崇、喜爱,也正是由于他的难能、他的艰涩所带来的挑战和诱惑 。
垂手可得的东西不具备挑战性,也没有诱惑力,更谈不上鉴赏价值 。而对于鉴赏者来说 , 识篆就成了一件首要任务 。
章法
印文章法就是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位置安排和整体布局的方法 。
符合情理的章法能给人以高品位的享受,不合情理的章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底蕴不足甚至是冒牌货 。章法的基本要求是平衡、老实、大方、端正,汉印章法大多根基于此 , 进一步要求自然生动、别饶情趣,这样才可供协商、玩味 。
刀法
古人凿铜刻玉,力艰功深,其过程较为复杂 。佳石极宜受力,一如良纸之受笔墨,铁笔所行之处 , 石屑纷披,呈现出天然崩裂的效果,留下的线条痕迹具有古拙苍劲的金石气息 。
刀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冲刀和切刀 。冲刀行进爽快,一泻千里,很像书法中一拓直下的笔法,能表现出雄健淋漓的气势;切刀则行进较慢,用短程碎刀连续切成 , 一步一个脚?。?犹如书法中的涩笔,能表现出遒劲凝炼、厚实稳健的气象 。
有时两种刀法结合起来使用,效果更佳 。
情趣和意味
我们知道,历代许多文学家、诗人、书画家都对印章情有独钟,许多印人同时也兼工诗书画,他们常常取用一些典故成语、诗词佳句或者俚俗语言作为闲章内容,往往能出奇制胜,饶有情趣和意味 。
当我们鉴赏到这类语句时,也会觉得分外的有滋有味、兴趣盎然 。
边款的鉴赏
边款,就是铭刻在印章面或周面的姓名、年月等文字记录 。按照钟鼎等铭文的称法,“款是阴字凹入者,识是阳字挺出者”,但是在印章领域,不论阴阳,通常统称为边款或款识,很少有把印章阳文款识称为“边识”的 。
上古印章极少署款 , 文彭以双刀行书款开了风气,此后的印家各显身手,使印章边款迅速上升为印章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到了像绘画题跋一样的作用 。在款识的刻制上,也同样显示出印家们精彩的刀法和高超美妙的书法境界,值得我们细加品鉴和赏析 。
印章款识除了可作书法碑帖艺术品来鉴赏外,有些款识还具有很高的文学性 。它可以或记事或抒情 , 或谈艺或品味,读之令人神往,发思古之幽情 。所谓“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 不单是指印文,而且也适合款识,两者都具有金铸玉琢的微 妙感觉,同样引人入胜,唤起我们不尽的联想,带给我们无穷的意味 。
概而言之,把握一方印章 , 习惯上总是从刀法、篆法和章法这三个方面着眼 。其中刀法 , 指的是用刀镌刻印文并表现线条韵律和力感的基本方法 , —相当于书法、绘画中的“笔法”;篆法,泛指篆字的书写法则和结体形式;章法,是指一方印章内所有文字的有机排列和组合 , 类似书画中的“布局” 。
一般说来,一方印章的刀法愈娴熟 , 篆法愈合度,章法愈安当 , 它的艺术水准自然就愈高,也就愈有“看头” 。
欣赏问题还受到不同观众的欣赏差异而制约,会产生许多不同结论,这就看观者各自水平如何了 。
方寸间灵动之文字,朱白之相宜,纵横之章法 , 淋漓尽致间,展现出耐人玩味的古雅逸趣,回味隽永,这就是中国印 。中国印虽无书法之挥洒自如,少绘画之色彩明暗,却另有一种古朴和浑厚情致,其间 , 更是蕴含着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丰富哲理 。
欣赏印章之美 , 应从几个方面着眼 。
1. 篆刻艺术之美 。讲究印文的章法、刀法、书法、韵味 。历代流派纷呈 , 需要较高的传统文化修养,方可品评 。边款也可反映书法、刀法甚至诗文的水平 。
2. 印钮之美 。讲究造型与雕工 。这方面因材而异,石料印章的印钮造型及雕刻工艺,随形章的浅浮雕、薄意雕的构思、布局、雕工,在方寸之间进行艺术创作 , 水平高下,较易区分 。玉印多在印钮造型雕刻上下功夫,优劣高下立辨 。
3. 印材之美 。金石牙角,均可入印 。战汉时期高古印章,以铜、玉为多见,金银或其他材质偶见 。明清以降,石印章为多,鸡血石、青田石、寿山石印料占主导地位,田黄、昌化鸡血石为珍稀的上等印料 。同时和田玉、象牙、犀角也是高级印材 。
从收藏的角度来看,古代印章承载了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 , 值得收藏 。在材质贵贱、雕工优劣、篆刻艺术高下诸多因素外,历史文化因素占重要地位 。而近现代印章,则以材质优劣占比较大,应择优入藏 。此外,名人印章,自戴光环,如有机会,不应放过 。当然,赝品例外 。
1-2. 各式材质的战汉印玺:金、玉、铜鎏金 , 水晶;
3. 清皇家玉玺;
4. 吴昌硕〈静乐〉寿山石闲章,带老缶纪年边款;
5. 陈巨来边款象牙印章;
6. 各式清兽钮和田玉?。?
7-9. 田黄随形章,薄意雕 。
【如何欣赏印章,古代印章欣赏】

如何欣赏印章,古代印章欣赏


如何欣赏印章,古代印章欣赏


如何欣赏印章,古代印章欣赏


如何欣赏印章,古代印章欣赏


如何欣赏印章,古代印章欣赏


如何欣赏印章,古代印章欣赏


如何欣赏印章,古代印章欣赏


如何欣赏印章,古代印章欣赏


如何欣赏印章,古代印章欣赏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