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兴安岭的习俗是什么
小兴安岭主要以鄂伦春族为主,有自己的语言,但是没有自己的文字 , 所以一般都使用汉文,他们的习俗包括礼仪、节日、饮食、婚俗、葬俗方面的习俗 。1、礼仪:鄂伦春人的礼仪是以敬老为中心的,主要有屈膝请安和磕头两种礼节;
2、节日: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不多,只有春节、氏族的“莫昆”大会和宗教活动“奥米纳仁”,还有篝火节;
3、饮食:鄂伦春族主要以各种兽肉为主食,鱼、野菜为辅,一日一餐或者两餐,而且用餐时间不固定,成年男子比较喜欢酒类,包括白酒和马奶酒等;

4、婚俗:传统的婚姻由父母包办,实行一夫一妻的氏族外婚制 , 彩礼以马匹为主,严禁氏族内婚或性行为;
5、葬俗:鄂伦春人的葬式主要有风葬、土葬和火葬 , 也实行过先树葬后土葬的二次葬 。
鄂伦春族是世居我国东北部地区的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他们没有文字,现在主要使用汉语汉文 。鄂伦春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 , 经过长期的狩猎生产和社会实践,鄂伦春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包括口头创作、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等 。
三年级小兴安岭的两大特点是什么
三年级小兴安岭的特点:春天有积雪融水汇成的小溪,夏天有葱葱的树木,秋天有可口的野果、珍贵的药材、鲜嫩的木耳,冬天有厚厚的过膝的积雪 。小兴安岭地质构造十分复杂 , 大致以嘉荫至铁力一线为界,东部为海西褶皱带 , 山体主要由海西花岗岩构成 , 其次为下元古界变质岩系 。受新华夏构造体系影响,中生代形成一些内陆盆地,在盆地里沉积了煤系地层 。
燕山运动期间断裂活动显著,并有花岗岩侵入和火山喷发 。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约 , 一般海拔500—1000米 。山势和缓,北低南高 , 伊春附近的大管山海拔1203米 。
地貌相比差异显著,南坡山势浑圆平缓,水系绵长;北坡陡峭 , 成阶梯状,水系短促 。北部多丘陵台地,地表以砂砾岩、玄武岩为主,河谷多宽谷;南部低山丘陵区,多出露海西期花岗岩,河谷多形成“V”形谷 。

小兴安岭简介:
小兴安岭,亚洲东北部兴安岭山系西北-东南走向山脉之一 。是东北地区东北部的低山丘陵山地 , 是松花江以北的山地总称 。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伊春市汤旺县中北部和嘉荫县的西南部交界处 。西与大兴安岭对峙 , 又称“东兴安岭” , 亦名“布伦山” 。
山脉西北接大兴安岭支脉伊勒呼里山,东南到松花江畔张广才岭北端,黑龙江与松花江的分水岭 。南北长约450公里(一说500公里 ),东西宽约210公里,面积77725平方公里 。
三年级小兴安岭的两大特点是什么
三年级小兴安岭的特点是绿色的海洋 。小兴安岭有很多树,像绿色的大海,一年四季都有自己的特色 。小兴安岭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东北部,它以黑龙江中心航线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约250千米 , 是中国东北边疆的重要门户 。小兴安岭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 这里冬季不但非常严寒干燥,而且持续时间特别漫长,夏季则温热而短暂 。

小兴安岭的资源分布:
1、水资源 。小兴安岭山区河流,主要有属于黑龙江水系的逊河(逊别拉河)、沾河、乌云河等和属于松花江水系的呼兰河、汤旺河等 , 构成黑龙江水系与松花江水系的分水岭 。
2、林木资源 。小兴安岭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条件,全年平均气温-2℃—2℃,年平均降雨量500毫米 , 无霜期100天左右 。繁衍生长着红松等许多珍贵树木 , 成为国家重点用材林基地 。
3、动植物资源 。小兴安岭植物种类多 , 有部分红松为主的针叶林 , 其余大面积为针阔混交林,树种较多,除红松外 , 还有臭松(冷杉)、鱼鳞松(云杉)、樟子松、水曲柳、核桃楸、黄菠萝、椴、榆等,林下灌木丛生,杂草茂密 。
栖息的动物种类丰富,主要有驼鹿、马鹿、猞猁、麝、青羊、豹猫、紫貂 , 梅花鹿在小兴安岭省地区尚有分布,珍贵的东北虎已很稀少 。
4、矿产资源 。小兴安岭的金属矿产和煤田资源分布广泛 。
关于小兴安岭的资料三年级
地理位置 小兴安岭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北纬46°28′至49°21′,东经127°42′至130°14′ 。北部以黑龙江中心航线为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249.5公里,是中国东北边疆的重要门户 。林业施业区划面积386万公顷 。地形地貌 小兴安岭属低山丘陵,地理特征是“八山半水半草一分田” 。北部多台地、宽谷;中部低山丘陵,山势和缓;南部属低山 , 山势较陡 。最高峰为平顶山,海拔1,429米 。西部铁力市位于松嫩平原,地势呈波状 。水文气象 小兴安岭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冬季严寒、干燥而漫长;夏季温热而暂短 。年平均气温-1℃至1℃ , 最冷为1月份,-20℃至-25℃,最热为7月份,气温20℃至21℃ , 极端最高气温为35℃ 。全年≥10℃活动积温1,800℃至2,400℃ , 无霜期90天至120天 。年平均日照数2,355小时至2,400小时 。年降雨量550毫米至670毫米,降雨集中在夏季 。干湿指数1.13至0.92,属湿润地区 。林木资源 林区森林茂密 , 树种较多 。有林地面积280万公顷,森林覆被率为72.6%,活立木总蓄积2.4亿立方米 。森林类型是以红松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 。主要树种有红松、云杉、冷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水曲柳、黄菠萝、胡桃楸、杨、椴、桦、榆等,藤条灌木遍布整个施业区 。1998年木材生产总量为214.5万立方米,同时,&127;每年还有100多万立方米的采伐、造材、加工剩余物 , &127;可为木材综合利用提供充足的原料保证 。动植物资源 小兴安岭的森林、沟壑中 , 栖息着东北虎、马鹿、驼鹿、黑熊、野猪、猞猁、野兔、松鼠、黄鼬等兽类50余种,鸟类有榛鸡、雷鸟、中华秋沙鸭、金雕、啄木鸟、猫头鹰、杜鹃等220多种 。山林内有野生药材320多种,其中鹿茸、熊胆、麝香、林蛙油、人参、刺五加、五味子、三颗针、 党参、黄芪、兴安杜鹃等十分名贵 。小兴安岭还是山野果、山野菜的丰产区 。有松籽、平榛、山核桃、山梨、山葡萄、猕猴桃、都柿、蓝靛果、草莓等 山野果30多种;有蘑菇、木耳、 猴头菌、刺嫩芽、金针菜、猴腿、蕨菜等已被采集利用的山野菜资源20多种,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在黑龙江水域,生长的鱼类有70多种,比较著名的有鲑鱼(俗称大马哈鱼)、鲟鱼(俗称七粒附子)、鳇鱼、鲤鱼、鲫花、鳌花、鳊花(俗称“三花”)、哲罗、法罗、雅罗、胡罗、同罗(俗称“五罗”)等 。矿产资源 据初步勘探 , 有金、银、铁、铅、锌、铝、锡等金属矿藏20多种,&127;已探明的金属矿床、矿点达100多处 , 其中黄金储量居黑龙江省首位 。&127;非金属矿产资源分布更为广泛 。有石灰石、大理石、玛瑙石、遂石、紫砂陶土、泥炭、珍珠岩、水晶石、褐煤等25种,矿点140多处 。旅游资源 巍巍的小兴安岭绵延起伏,逶迤千里;美丽的汤旺河碧波荡漾,流光溢彩;茂密的大森林郁郁葱葱,层峦叠翠 。这里,冬长夏短,日温差大,气候变化悬殊 。林区四季分明的气候特点造就了各有特色的四时景观:春天的雪中花、夏季的清凉地、秋日的五花山色、隆冬洁白的世界 。依此可开展春游、夏漂、秋赏山色、冬嬉雪的四季养生旅游 。这里不仅四季带给你不同的景象,就是每一天、每一时都是气象万千,令人心潮起伏:晨观拱北云海、夕望卧虎日暮、晴日朗空万里、雨中山色空蒙 。雨后天晴 , 整个大山都淹在滚滚雾海之中,露出的山顶象巨大的鲸鱼背,象海中仙岛 , 又象雪域神山,显示着大自然强悍不可抗拒的伟力 。民族文化 祖国东北的大、小兴安岭,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地方 , 世代居住着勇敢剽悍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族 。莽莽的原始森林,沉寂秀美的草原 , 清幽的河川峡谷,哺育着勤劳勇敢的鄂伦春族儿女 。过去,他们依靠一匹马、一杆枪、一只猎犬,一年四季追赶着樟狍、野鹿,游猎在辽阔的林海里 , 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 。兴安岭既是他们的天然猎?。?又是他们的家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鄂伦春族人民从森林里走出来,从游猎到定居,开始了崭新的生活 。鄂伦春族共有6900多人 。他们有本民族的语言 , 没有文字 , 曾学习使用过满文,现在主要使用汉文 。“鄂伦春”是本民族自称,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使用驯鹿的人”,一种是“山岭上的人” 。鄂伦春族又称为“玛涅克尔”、“毕拉尔”、“满珲”、“奇勒尔”等 。主要居住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 , 以及黑龙江省呼玛、逊克、黑河、嘉荫等地 。清代文献曾把鄂伦春族归人“索伦部”,有时也称之为“打牲部” 。17世纪,鄂伦春族被编人满洲八旗 。黑龙江流域是鄂伦春族的历史摇篮 。17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沙俄的入侵 , 迫使鄂伦春族南迁至大、小兴安岭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实行灭绝种族的血腥统治,强迫鄂伦春族人吸食鸦片,喝烈性酒,并用他们做细菌试验,使鄂伦春族人大量死亡,到抗战胜利时,只剩下1000多人 。文化艺术 鄂伦春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 无论男女老少,都会唱歌跳舞 。每当打猎归来或是喜庆节日,都要歌舞狂欢 。鄂伦春族民歌都是自编自唱,节奏明快、曲调悠扬 。内容多是歌颂大自然和爱情、叙述狩猎生活和反抗斗争 。鄂伦春族善于用舞蹈表达对生活的憧憬 。民间流行的舞蹈有模仿动物和飞禽的、表现劳动场面的 , 还有仪式性的 。鄂伦春族的乐器有 。“朋奴化”(口琴)和“文土文”(手鼓)等 。鄂伦春族的民间文学十分丰富,有神话、故事、谚语、谜语 。神话故事多是有关人类起源、祖先的传说和反映狩猎生活,如“伦吉善和阿依吉伦”、“兴安岭和甘河的传说”等流传很广 。民俗风情(服饰、礼仪、生活习俗、禁忌等) 过去,鄂伦春族是狩猎民族,他们的衣、食、住、行、歌舞等都显示了狩猎民族的特点,穿的是兽皮制成的衣服 。鄂伦春族妇女对兽皮加工有特殊的技能,经他们加工的狍皮,结实、柔开的雨伞,用30多根树杆搭成,外面夏季覆盖桦皮,冬季盖着狍皮和芦苇帘 。可很快搭成,也可随时拆卸 。每个“仙人柱”内三面住人,一面是门,当中有一火堆,上面吊一带耳口的小铁锅,以便煮肉 。屋顶开一小孔出烟透气 。宗教信仰 鄂伦春族人信仰多神教 。他们崇拜各种自然物,相信万物有灵,但以崇拜祖先为主 。每年正月初一、十五还分别举行朝拜太阳神和月亮神的祭祀活动 。民族节日 鄂伦春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是春节 。与汉族一样,他们认为过春节是辞旧迎新 。为此,他们事先准备好年货,做新衣服 。除夕晚上要给供奉的神烧香磕头,然后给家族中的长辈们磕头;初一早晨给亲戚中的长辈拜年 。初一到初四进行娱乐活动,如摔跤、赛马、射箭比赛 。经济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鄂伦春族的社会处于保留氏族外壳的原始社会末期家族公社阶段,主要生产活动是狩猎 , 辅之以捕鱼、采集和手工业 。鄂伦春族的家族公社叫“乌力楞”(意为“子孙们”) , 它是鄂伦春族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其内部生产资料公有,共同劳动 , 猎获物按户分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鄂伦春族逐步实行定居,宽敞明亮的砖瓦房代替了以前的 。“仙人柱”,生产已从过去的单一狩猎转变为农业、林业和多种经营并举 。进入90年代,逐步办起了一批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1 000多元 。教育事业更是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每万人中各种文化程度受教育人数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一倍多,彻底改变了旧时代鄂伦春人基本上是文盲的落后状况 。重大贡献 长期以来,鄂伦春族与各族人民一道,不屈服于帝国主义的欺凌,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特别是在维护祖国统一,反抗外国侵略的斗争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7世纪中叶,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鄂伦春族人民和东北各族人民一道进行了英勇的反抗,“击杀罗刹(沙俄侵略者)甚众” 。1900年秋,在爱辉战斗中 , 鄂伦春族马队配合义和团同沙俄侵略军展开血战 。他们冲锋陷阵,出生人死,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抗日战争时期,鄂伦春族子弟积极参加东北抗日联军,英勇奋战 。当地鄂伦春族人民不顾日本侵略军的残酷迫害 , 为抗联带路、送信、运粮、侦察敌情,配合抗联攻打据点,用鲜血捍卫了祖国的尊严 。林木山果 小兴安岭有药用植物253种,其中139种属常用中药 , 主要有黄柏、桔梗、五味子、刺五加、细辛、平贝、龙胆、黄芪、人参、党参等 。果品植物19种,主要有榛子、松籽、山梨、橡子、山丁子、剌玫蔷薇、软枣子等 。山野菜有82种,以家榆、地肤、野苋、凹头苋、蒲公英、牛蒡、慈菇、黄花采、蕨菜、薇菜、黄瓜香、刺龙芽、荠菜等质量较佳,深受国内外用户的欢迎 。蜜源植物67种 , 从4月初到9月末均有蜜源植物开花,以5月至8月间开花种类最多,蜜量较大 。还有芳香类植物5种,主要有刺玫蔷薇、铃兰、暴马子、兴安杜鹃、百里香、藿香、野玫瑰、岩败酱、独活等,其所含芳香油主要用于医药、香料、食品方面,经济价值很高 。山野菜和食用菌品种主要有:蕨菜、薇菜、刺嫩菜、黄瓜香、干猴腿菜、黄花松茸、榛蘑、油蘑、青蘑等 。【小兴安岭的习俗是什么,三年级小兴安岭的两大特点是什么】
以上就是关于小兴安岭的习俗是什么,三年级小兴安岭的两大特点是什么的全部内容,以及小兴安岭的习俗是什么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