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及笄是多大
女子及笄是15岁 。及笄,亦作“既笄”,指古代汉族女子年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 , 及笄一词最早出自《礼记》,笄指的就是女子的发簪,及笄也可以理解为插发簪,及笄是古代女子成年的一个分水岭,通常女子过了及笄之年就可以结婚生子了 。古人不会直接说出自己或者别人的年龄,不用数字表达,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例如总角、垂髫、豆蔻、弱冠、耄耋等 。

1、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经常用来代指童年,出自《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 。”2、垂髫:指儿童,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髫”代称儿童,出自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3、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女孩,比喻少女 , 初夏还不是盛夏,就像豆蔻的含苞待放 , 比喻还没有成年 , 所以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
4、弱冠:指男子二十岁,二十岁行冠礼 , 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到达壮年 , 所以称为弱冠 。
5、耄耋:指年龄很大的人,年龄大约为八十至九十岁,出自《汉·曹操·对酒歌》 。
及笄是指多少岁怎么读
女子满15周岁及笄是指女子满15周岁,同时,也可以将及笄视为古代女子成年的一个分水岭 , 女子过了及笄之年就可以结婚生子了 。及笄一词最早出自于《礼记》之中,及笄中的笄字指的就是女子的发簪,及笄也可以理解为插发簪 。
及笄是指女子满15周岁 。古代男子和女子的成年时间各不相同,女子十五岁就可以成年嫁人了 , 而男子需要等到二十岁才算成年 。古代女子成年被称为及笄之年,而男子成年则被称为弱冠之年 。
及笄之年 , 简单的可以理解为女子到了可以插簪子,打扮自己的年纪了 , 及笄之年对于古代女子来说,是少女到女人的蜕变 。而过了及笄之年的女子,她的家里人就开始着手张罗她的婚事了 。及笄就相当于我们现代的十八岁一样,不过及笄只是被用来特指女子的年龄,而不能用来形容男子 。
有关古诗文
监泰州盐税 , 出内供奉官王昭明监寿春县酒税 。初,修有妹适张龟正,卒而无子 , 有女实前妻所生,甫四岁,无所归,其母携养于外氏,及笄,修以嫁族兄之子晟 。会张氏在晟所与奴奸,事下开封府 。权知府事杨日严前守益州 , 修尝论其贪恣 , 因使狱吏附致其言以及修 。
及笄是指多少岁怎么读
及笄意思是指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 。汉语词语,拼音是jí jī,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 。女子许嫁,笄而字之 , 其未许嫁,二十则笄” 。笄,发簪,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 , 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
出处:
1、《仪礼·士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 。
2、《旧唐书·后妃传下·女学士尚宫宋氏》:“生五女,皆聪惠年未及笄,皆能属文” 。
3、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一○出》:“年已及笄 , 不得早成佳配” 。
4、明·朱鼎《玉镜台记·议婚》:“润玉年已及笄 , 要觅一婿,斧柯之任,相属何如”?
5、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论年纪虽则一十四岁,身材长成 , 倒象十六七岁及笄的模样” 。
及笄造句
1、破门而入的显然是个少女,瞧来及笄年华,一头乱发活像逃难十年 。脸蛋倒是清秀 , 却被过多的粗鲁给掩盖,要她手上有把大刀,旁人定会猜她是否在梁山落草 。
2、她生得肌肤胜雪,发如堆鸦,年未及笄,容貌已是极美 。着一身白碾光绢珠绣金描挑线裙,束一条白玉镶翠彩凤文龙带,钗如天青而点碧 。珥似流银而嵌珠,便是一双绣鞋,也是金缕银线,绕着五色牡丹,华贵难言 。
3、江裘心知苏樱的目的 , 却又不敢说不,只因他相府三女早已及笄,若是隐瞒,就得以欺君之罪论处了 。
4、听闻你女儿南平郡主已经及笄年华了 , 可有如意郎君啊 。
5、稚女盘双丫髻,寓意为快快长大,女子十五及笄,被视为寄托了家长对其成长的期望 。夫妻结发,则代表了爱侣们与子偕老的美好爱情憧憬 。
以上内容参考:
及笄是指多少岁怎么读
指女子满了15岁 。形容古代女子已到了结婚的年龄 。及笄之年指的是女子年满十五周岁 。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 , 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出自《礼记·内则》,及笄中的“笄”字指的就是女子的发簪,及笄也可以理解为插发簪 。
古代将及笄视为女子成年的一个分水岭,女子十五岁就可以成年嫁人了 , 被称为及笄之年 。而男子需要等到二十岁才算成年,男子成年则被称为弱冠之年 。
【女子及笄是多大,及笄是指多少岁怎么读】
以上就是关于女子及笄是多大,及笄是指多少岁怎么读的全部内容,以及女子及笄是多大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