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好龙这篇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

春秋时期 , 楚国有一个自称叫叶公的人 。叶公经常对别人说:“我特别喜欢龙,龙多么神气、多么吉祥啊!”于是当他家装修房子的时候 , 工匠们就帮他在房梁上、柱子上、门窗上、墙壁上到处都雕刻上龙,家里就像龙宫一样 。就连叶公自己的衣服上也绣上了栩栩如生的龙 。
叶公喜欢龙的消息传到了天宫中真龙的耳朵里 , 真龙想:“没想到人间还有一个这样喜欢我的人呢!我得下去看看他 。”有一天,龙从天上降下来 , 来到了叶公的家里 。龙把大大地头伸进叶公家的窗户,长长的尾巴拖在地上 。叶公听到有声音,就走出卧室来看,这一看可不得了了,一只真龙正在那里瞪着自己 , 叶公顿时吓得脸色苍白,浑身发抖,大叫一声逃走了 。真龙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 。其实那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只不过是形式上、口头上喜欢罢了 。
【叶公好龙这篇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
叶公好龙这篇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

这个寓言故事,用很生动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叶公式的人物,深刻地揭露了他们只唱高调、不务实际的丑恶灵魂 。比喻表面上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所好似是而非,以致表里不一 , 实际是有名无实,甚至是惧怕、反感 。实际在很小的时候 , 我就阅读过《叶公好龙》这篇寓言故事,时至今日再次重读更有一番感慨和思索 , 让我们从中更深入地加深了对人生感悟的理解和认知 。因为这篇寓言故事,教会我们判断任何事物,是不能只看事物的表面现象,而要通过现象看本质 。并且做人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的做人 。这看似简单的一个寓言小故事,如果我们仔细品味,会发现它包含了不少道理 。
1.理论和实践切勿相脱节
有的年轻人赶时髦过西方国家的节日,自己说不清过的是什么,更不知其外国节日的真实含义,却还偏偏振振有词的说如何如何的喜欢 , 这就是真实版的叶公好龙!上述种种不切实际的事例,就犹如叶公好龙,无法接受社会现实的考验,因而理所当然的被人们所不齿 。
叶公好龙这篇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

2.脚踏实地 , 实事求是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 , 有太多叶公好龙的实例 。一个失主掉了10万元人民币,小孩见了马上拾金不昧,而大人却把他们据为已有 。大人本应该是给小孩做榜样,难道要让小孩做大人的榜样吗?我看小孩比大人还善良 。所谓”人之初,性本善”说的就是这样 。
叶公好龙这篇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人活一世,实实在在的活着才叫生活,踏踏实实的生活才够幸福 。叶公好龙,不过是虚假地存活 , 如果人生一且失去了真实,那活着还有什么意义?那不过叫是行尸走肉而罢,真不值一谈 。
叶公好龙是个成语故事 , 来自汉代刘向的一篇文言文,原文如下:
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 。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 , 施尾于堂 。叶公见之 , 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 。是叶公非好龙也 , 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

叶公好龙这篇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

这段短文大意是,一个叫叶公的人,房子装修无不雕龙的形状,家居装饰无不用龙的图案,时时要标榜他有多爱龙 。天上的真龙,听闻人间竟有对它如此痴情之人,一时感动 , 便下凡来探望他的粉丝 。
有着修长身躯的真龙,小小房子容不下它的龙体,不得不委屈自己,将龙头搭在窗名上 , 龙尾伸到大厅里 。当它深情款款地望着它的粉丝叶公时,叶公却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跑开了 。伤心的真龙这才明白,原来叶公并不是喜欢它,只是喜欢长得像它的东西罢了 。
这篇寓言从古至今给我们传输的道理,无一不是嘲讽叶公名不副实 , 表里不一的行为,并警示人们,为人处事,当实事求是 。但今天我要给叶公平反了 。
叶公好龙这篇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

首先历史上的叶公 , 是个治理国家有方的贤臣,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在他的封地兴修水利,为民造福 。在修建水利工程时,他在墙上画满了水系图,一客人前来拜访他,看到他画的水系图如群龙,便说,人家都传言他爱龙,其实他并非真喜欢,因为他图中画的龙没有云 , 而叶公却说,我只想引龙出水 , 并不想腾云驾雾 。
因为叶公政敌不少,后来便有人借此诬蔑叶公,以讹传讹 。传到了汉代后 , 被刘向转录,于是继续传到了今天,叶公其实是蒙受了千古奇冤?。?
其次 ,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算叶公喜欢到处以龙为装饰,这也只是一种对美的追求,这并不代表,他喜欢和真龙相处啊 。好比我们喜欢看老虎威猛的画象,难道就愿意去和真老虎呆一块,措摸老虎毛吗?不过是区区一个凡人罢了,看到那样的庞然大物,被吓晕的反应实属正常 , 换谁去 , 谁不吓尿呢?
叶公好龙这篇寓言明白了什么道理

所以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不要偏听偏信,不能因几千年来,人家都是这样说,我们也跟着这样说,缺乏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凡事都要从两方面去考虑,不偏不倚,才能看到对自己有用的观点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