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土司四大家族是哪四个
贵州土司四大家族:1、水西安氏,贵州存在时间最长的土司水西是彝族建立的政权,因为位于乌江以西,因而成为水西 。水西本姓为罗氏 , 明朝时期接受朝廷的册封改姓安氏 。
2、播州杨氏,播州杨氏形成于唐朝后期,唐僖宗乾符三年 。太原人杨端率领杨家军进入黔北,击败南诏军队,开始割据播州 。

3、思州田氏,思州田氏建立于隋朝 。582年,黔州地区出现了叛乱,于是任命田宗显为黔州刺史,奉命征伐 。田宗显平定叛乱之后 , 镇守黔州,开始建立世袭政权 。唐朝又承认了田氏政权的存在 。
4、水东宋氏,北宋初期,真定人宋景阳率领家族进入蛮州平叛,并建立世袭统治 。南宋时期开始走向强大 , 并攻陷了矩州城 , 控制了今天的瓮安、龙里、贵定、惠水等地 。元朝时期,水东宋氏投降,但后来又领导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元运动 , 最终失败 。

这四大家族中 , 水西安氏和水东宋氏一向交好,但在正德六年因为安家图谋宋家的领地也曾导致两家交恶,不过后来关系又修补了起来 。但这两家对付播州杨家就十分一心一意了 。元朝,安氏宋氏联手造反,杨家镇压;明朝,杨家造反 , 安氏宋氏联手镇压 。而同时,宋家的儿子还是杨氏的女婿,这个造反的杨应龙娶的又是田氏的女儿 。
民国历史四大家族
四大家族,一般是指蒋宋孔陈四大家族,指20世纪上半叶控制中国政治,经济命脉的四个家族,即蒋中正家族、宋子文家族、孔祥熙家族和陈果夫、陈立夫家族 。四大土司是指哪四大土司呢
如下:
第一大土司:沙马宣抚司,原住牧昭觉县古里拉达区日哈乡,后绝嗣,由贵州亲族安岗之子上门承袭 , 彝族称为“阿正涅哈日”,后搬迁至雷波县瓦岗区米谷乡,汉姓安,彝族依然称“沙马兹莫” 。
第二大土司:邛部宣抚司 , 住牧甘洛县岩润地区,汉姓岭,彝族称“使子兹莫” , 后绝嗣,由旁系承袭官职 , 彝族称“尼定兹莫” 。
第三大土司:阿都长官司,原住牧布拖县特木里乡,汉姓都,民国初绝嗣 , 由沙马宣抚司呷朵支上门承袭,彝族称“阿都兹莫” 。
第四大土司:雷波千万贯长官司 , 原住牧美姑县九口乡,后住牧雷波县海湾乡,汉姓杨,彝族称“阿卓兹莫” 。
贵州世上占地面积最大的土司是哪一家公司
思州田氏,是贵州历史上四大土司之一,而且是四大土司中势力范围最广的土司 。在元朝和明朝初期,思州田氏占据了今天的铜仁、黔东南大部分地区,其面积大约是现在贵州省的三分之一 。史学有“思播田杨 , 两广岑黄”的说法,足见当时思州田氏的地位重要 。而在贵州历史上,有“先有思州,再有贵州”的说法,1413年,思州土司被废除,成为了贵州建省的一个重要条件 。关于思州田氏的来源,历史上有不同的记载 。嘉靖《贵州通志》记载思州田氏的始祖是从田克昌,在唐朝进入了思州 , “唐有天下,田氏始祖克昌陟巴峡 , 绝志宦游 , 从事商贾,遂卜筑思州” 。而《思南府志》则记载为隋朝开皇二年(582) , “田宗显为黔中太守,后陟居巴峡,唐高宗时,其四世孙田克昌卜筑思州 。”这又将思州田氏入黔的时间推移到了隋朝 。不仅如此,田氏的家谱还将思州田氏和齐国田氏相联系 。

思州古镇
在史料选择上,个人觉得地方方志只能作为官方史书的补充史料 , 其可信度是比不上官修史料的 。《贵州通志》和《思州府志》认为田氏来源于中原 , 这是受到田氏攀附中原大姓的影响 。同样的,播州杨氏和水东宋氏都会将自己的族谱和中原的豪门大姓联系,实际上 , 这些土司基本都是地方的传统势力 。通过官方史料可以得出,思州田氏来源并非汉族,而是少数民族 。从宋代诸籍的有关记载看,田祐恭应非汉人 。《舆地纪胜思州》云:“徽宗即位八年 , 西南夷蕃部长田祐恭愿为王民,始建思州 。”成书于南宋的《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载:“思、黔州巡检田祐恭 , 本思黔夷,所部土丁药箭手,悉其种族,轻捷习山险,知夷中事” 。由此可见,思州田氏始祖就是当地的少数民族 。

德江龙泉坪思州宣慰司遗址
通过官修史书也可以证明,田氏的祖先很早就活动在乌江下游和武陵山一带 。《南齐书蛮传》云:“永明初,向宗头与黔阳蛮田豆渠等五千人为寇”;《周书李迁哲传》又云:“黔阳蛮田乌度、田都唐等每抄掠江中,为百姓患” 。可见早在南北朝时期,田氏就在此活动,被成为黔阳蛮,并且常常入寇周边地区 。《周书蛮传》、《北史蛮传》记载田氏是当地最大的势力之一,云“有冉氏、向氏、田氏陬落尤盛”,他们常常称王称侯,占据三峡地区,阻断水路交通 , 进行抢劫活动 。

思州城地图
隋朝建立后 , 田氏首次归顺于朝廷,隋朝在此设置了奉州,后来改为黔州、黔安郡 。《元和郡县志》载:“黔州……本汉涪陵蛮田思鹤以地内附,因置奉州,建德三年,改为黔州,隋大业三年,又改为黔安郡 。”《思州府志》记载,田宗显在隋朝开皇二年(482)被派遣来征讨黔州的蛮夷,接着被封为“黔州刺史”,这实际上就给了田氏抹去了一段不光彩的历史,并且和中原田氏攀附上了关系 。唐朝建立后,田氏首领田惟康归顺,被册封为了黔潭二州节度使,到田阳明时,被册封为了黔州都督府大总管 。可见田氏的势力范围越来越大,不过终唐朝一带,田氏的势力始终局限在乌江下游一带,该时期不能叫做思州田氏,只能叫做“黔州田氏” 。

二,宋元时代的思州田氏:走向鼎盛
思州之名,最早出现在唐朝 。唐贞观四年(630年),设置思州,治所在务川县(今沿河),其管辖范围主要在渝东南和黔东北一角 。宋朝时期,田氏势力开始强盛起来,控制范围从扩展到了今天的整个铜仁地区,而原本的思州也从务川(沿河)迁徙到了乌江中游的新务川(今务川县) 。《方舆胜览》记载:“大观元年(1107),蕃部长
田祐恭
愿为王民,始置思州 。”南宋之交,田氏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其首领田祐恭不断向黔南一带发展,“诸夷落皆降 , 拓土环二千里” , 当时的贵州城(贵阳)也一度被其占据 。1119年 , 田佑恭被册封为了贵州防御史 。

沿河淇滩古镇
元朝建立后,贵州土司纷纷归属于元朝 。1275年 , 思州土酋田景贤归附,元朝在此置思州安抚司 , 开始设治于水德江(今德江),后来又迁徙到了龙泉坪(今凤冈县),在元朝后期迁徙到清江(今岑巩县) 。于是,将新治清江称为“思州”,而旧思州称为“思南” 。1284年,思州安抚司降为思州军民安抚司,受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节制 。当时 , 思州地区已经划分为了一府、十四州县、五十二长官司 。一府就是镇远府,而镇远府的知府也是思州田氏的人担任 , 是土知府 。

贵州四大土司分布
宋元时代是思州田氏是其发展的顶峰 。在势力范围上 , 思州的版图扩展到了最大 , 不仅占据了整个黔东北,还将黔东南和渝东南和湖南部分地区纳入了势力范围之内 。而在经济和文化上 , 思州在宋元时代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思州靠近巴蜀和湖南,在战争期间 , 会有大量的流民进入思州,他们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播种工具以及劳动力 , 推动了思州地区的农业发展 。元朝建立后,命令思州等地劝课农桑,如至元十六年(1279年),诏喻四川行省“抚治播州、务川西南诸蛮夷,官吏军民各从其俗,无失常业”,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诏渝思州宣抚司“因阅户惊逃者,使各安业” 。在明朝之前 , 贵州地区经济最发达的就是播州和思州两地 。

思州古镇
思州地区物产十分丰富,这给工商业发展提供了交通 。据《太平寰宇记》所记载,思州地区产朱砂、腊等,其中朱砂被定为“元贡” 。在今天铜仁万山有汞矿遗址,这里的汞矿储量和产量在古代曾经一度位居中国第一 。另外,思州出产的茶叶也十分有名,《茶经》记载“茶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另外思州还出产石砚,是中国较早的八大石砚之一,苏东坡誉之为“珙璧” 。由于乌江贯穿思州之地,因而思州地区成为了贵州水运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 乌江沿岸的思南成为当时贵州的航运中心 。除了乌江之外,思州境内还有清水江、都柳江、舞阳河、锦江等,都可以通航,因此思州也是贵州商业最为大大的地区之一 。

镇远祝圣桥
经济的发展必然带动文化的发展 。思州地区靠近四川,在文化上也受到四川的影响 。《思南府志》记载北宋时期田祐恭被召入觐,其行为举止不像蛮夷之人 , 宋徽宗十分好奇 。田祐恭回答有门客夏大均教授 。可见在宋朝时期思州就已经引进了中原文化 。贵州省最早的书院,就是出现于宋朝时期沿河的鸾塘书院 。宋代思州已经出现地方志书,如《思州图经》,《黔州图经》等 。另外,中原文化传入思州的同时,佛教和道教文化也开始进入了此地 。王象之《舆地纪胜》记载宋代:“黔州佛教已盛”,田祐恭大境内建造了许多佛寺,思南地区出现唐宋古寺有白柱神庙、集福院、福常寺等寺庙、整山寺、常乐寺、昉龙寺 。北宋乾德年间,在印江一带出现了贵州最早的道观,是道教传入贵州之始 。

梵净山
二,思州田氏分裂和灭亡
1368年,明朝建立,到1381年朱元璋派遣大军远征云南,从此云贵高原已经被明朝控制 。此后明朝在贵州大量驻扎军队,推行屯田,设立贵州都司等军事机构 。为了加速贵州的发展,朱元璋还实行了“调北填南”,使得几十万移民涌入了贵州 。此时 , 贵州的改土归流已经成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 , 而土司制度必然会走向衰亡 。

思南文庙
1362年 , 明玉珍在重庆称帝 , 镇远知州田茂安于是将北思州和镇远献明玉珍,被明玉珍在此设立思南都元帅府、思南宣慰司,从此思南田氏分裂为了思南和思州两部分 。1365年 , 朱元璋的军队已经进入了湖南西部,通往贵州的大门已经敞开 。在这种情况下,思南和思州均投降于朱元璋,朱元璋于是分别设立思南宣慰司和思州宣慰司 。思州之地,是湖南通往云南的咽喉之地,如镇远一州,史称“欲据滇楚,必占镇远;欲通云贵,先守镇远” 。田氏归附后 , 明朝就在其交通要道驻扎军队,设立卫所,包括包括镇远、偏桥、清桥、清浪、平溪、五开、铜鼓等卫,黎平、新化、新化亮寨、平茶屯等所 。这些卫所的设立,使得田氏两大土司已经被明朝的军事实力牢牢的控制,一旦有机会,明朝必然会推行了“改土归流” 。

在岑巩县注溪镇的龙江河畔,有一个古老的寨子,它叫衙院,这里居住着80余户土家族的田姓人家 。
洪武末期到永乐初期,思南、思州二宣慰司又因为争夺土地而结怨 , 相互仇杀 。1410年,思州宣慰使田琛联结原为思南司宣慰副使、后改辰州知府的黄禧进攻思南,杀思南宣慰使田宗鼎之弟,并发其祖宗坟基,并戮其母尸 。田宗鼎于是到明朝上诉,于是明成祖朱棣派率兵5万剿灭思南土司 。之后,朱棣又以田宗鼎缢杀亲母为借口,废除了思州宣慰司 。至此,田氏的思南、思州两大宣慰司均宣告灭亡 。明朝在思州之地设置了思州、石阡、黎平、新化四府,在思南之地设置思南、镇远、铜仁、乌罗四府 。两大宣慰司的废除大大推动了黔东地区的改土归流进程,此后虽然还有几十个长官司,但是已经不成气候 。

石阡万寿宫
永乐十一年(1413),朱棣正式设置贵州承宣布政司 。第二年 , 就将思州府、黎平府、新化府、石阡府,思南府、镇远府、铜仁府、乌罗府纳入到了贵州省的范围 。可见,思州土司的灭亡直接推动了贵州改土归流和建省,因此贵州民间有“先有思州,再有贵州”的说法 。贵州省建立后,铜仁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得到空前迅速的发展 。思州土司曾经在宋元时代推动了铜仁地区的开发,但是在明朝却成为了阻碍社会进步的力量,最终被历史所淘汰 。

【民国历史四大家族,贵州土司四大家族是哪四个】
以上就是关于民国历史四大家族,贵州土司四大家族是哪四个的全部内容,以及贵州土司四大家族是哪四个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