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宫灯是哪个朝代的
长信宫灯是汉代的 。长信宫灯,指西汉长信宫灯,1968年出土于河北保定,整体造型是一位掌灯跽坐的宫女 , 优雅端庄,通体鎏金 , 设计极具巧思 , 看似宫女一手执灯,一手挡风,实则是以袖口作为虹管吸收油烟,兼具实用性与观赏性,得名于它曾经放置的窦太后所居的长信宫 。

长信宫灯与我们通常所见的青铜器不同,造型雅致,小巧便携 , 且利用性极高,灯芯燃烧产生的灰尘会通过宫女的衣袖累积在体内,不会飘散至环境中造成污染,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生活智慧与环保理念 , 2010年作为展品在上海世博会上展出,被誉为“中华第一灯” 。
十二支灯出自哪个朝代的宫灯
十二支灯出自两汉时代 。十二支铁灯1953年河南省洛阳市烧沟出土 。灯柱有规律地分层伸出枝条,枝头托灯盘,盘中往往立灯芯 。
灯柱有规律地分层伸出枝条,枝头托灯盘,盘中往往立灯芯 。顶端或置灯盘,或加朱雀等装饰 。人们常以灯盘数目为计 , 可称之为五枝灯、六枝灯、九枝灯、十二枝灯、十三枝灯、十五枝灯等 。灯一般高1米左右 。这盏十二支铁灯制作精美、装饰华丽,应是豪富家的用物 。

长信宫灯简介:
西汉长信宫灯,中国汉代青铜器,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中出土 。2010年作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展品展出 。
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 。灯体通高48厘米 , 重15.85公斤 。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 , 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 。
长信宫灯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是西汉时《长信宫灯》,青铜制品,通高48厘米,人高44.5厘米,西汉时期制作,出土于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盛之妻窦绾墓 。
这是一件通体鎏金的铜灯,上面刻有“长信尚浴”等铭文共65字,所以被命名为《长信宫灯》 。
长信宫灯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是西汉时 。《长信宫灯》,青铜制品,通高48厘米,人高44.5厘米,西汉时期制作,出土于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盛之妻窦绾墓 。
这是一件通体鎏金的铜灯,上面刻有“长信尚浴”等铭文共65字,所以被命名为《长信宫灯》 。

相关内容:
大汉绝唱——满城汉墓是河北博物院里最值得一看的展览厅之一,这个展厅珍藏了河北博物院的三件“镇馆之宝”,分别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出土的金缕玉衣;西汉长信宫灯和西汉错金铜博山炉 。要说的话题便是被誉为“中华第一灯”的长信宫灯 。
此灯设计之精巧,制作工艺水平之高,在汉代宫灯中首屈一指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访华时曾参观过长信宫灯并感慨:“2000多年前中国人就懂得了环保,真了不起 。”
长信宫灯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长信宫灯是西汉的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继 秦朝之后的 大一统王朝,共历十二帝 , 享国二百一十年,又称前汉,与东汉统称为汉朝 。
前202年刘邦称帝,国号汉 , 史称西汉,定都长安 。汉昭帝继位后 , 霍光辅政,沿袭武帝晚年息兵养民的国策,恢复汉朝的国力 。至汉宣帝时期 , 对外降服匈奴并设西域都护府正式将西域纳入版图 , 对内整顿吏治、轻徭薄赋,开创了国力极盛的孝宣之治 。前36年,陈汤斩杀郅支单于,标志西汉时期的汉匈战争结束 。8年12月,王莽篡汉,西汉灭亡 。
长信宫灯,西汉青铜器,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现收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 , 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 。
【长信宫灯是哪个朝代的,十二支灯出自哪个朝代的宫灯】
以上就是关于长信宫灯是哪个朝代的,十二支灯出自哪个朝代的宫灯的全部内容,以及长信宫灯是哪个朝代的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