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玉剑(东周至两汉)形制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剑发现较少,依据形制之异同可分为两式 。一式:单檐,剑仅一端出檐,整体呈“P”形 。如山西太原金胜村M251出土者(图1),属春秋晚期 , 长4.8厘米 , 宽2厘米 。青白玉,半透明,局部有黑褐色沁 。平面呈矩形,器表浅浮雕谷纹 。剑一端平滑 , 另一端有短檐略作弯曲,下部为长方形銎(即穿鼻),孔洞为拱方形 。再如山西侯马西高祭祀遗址K235发现者 , 属战国早期,长4.3厘米,宽1.2厘米,厚1.9厘米 。玉质呈灰青色 , 黄色沁 。表面剔地隐起云纹 。其一端向外略出直短檐,下部为长方銎 。汉代玉剑中,一式最为常见 , 是比较成熟的主流式样 , 为此后历代玉剑造型之母本 。二式玉剑是一式在造型上的发展革新 。三式很可能是由四式发展演变而成的 。三、四、五式玉受东周形制风格影响较大 。汉代玉剑相较东周时期 , 两檐长度增加,整体造型趋于细长,孔洞上壁多厚于下壁 。器表之纹饰较前朝开始大量增多,主要为螭虎纹、兽面勾连云纹、谷纹、蒲纹、弦纹等,其中螭虎纹多以高浮雕、镂雕形式出现,而其他纹饰则多为浅浮雕 。其中螭虎纹特征比较鲜明,主要表现为两腮较窄,双耳下耷 , 鼻部较大,鼻梁上多有阴刻横线;在眼框周围以偏刀法斜碾,以使眼球圆凸;身躯盘旋呈“S”形,四肢以行走状为多;尾部较长,主要为绞丝状,皆分岔作一长一短,有的在尾端饰卷云纹 。魏晋南北朝时期属玉剑制作之低潮期,出土和传世者甚少,玉剑的形制、工艺等方面仍然具有汉代的遗风 , 当然其数量和质量大都远逊于汉代玉剑 。江苏南京仙鹤山M6出有一件(图12),长9.1厘米,宽2厘米 , 高1.6厘米 。白玉质,局部受沁呈褐色 。整器扁平,呈长条状,下部雕出一长方形銎,表面高浮雕一对子母螭 。第二期玉剑(宋元明清)宋代社会经济较为发达 , 加之重文轻武以及金石学的兴起,人们对古董更加重视,导致社会上仿古之风盛行 。玉剑由于其易于佩玩的形制特点,自宋代始又被大量制作,其逐渐和四件一组的玉具剑脱离 , 不再用于佩剑装饰而单独演变成为一种专供赏玩的玉器,开始被称作“文带”或“昭文带” 。因其造型接近墨床,有时甚至被嵌入硬木几作搁置墨锭之用 。宋代的玉剑大抵为仿古之作 , 造型上基本依照汉代的一式剑仿制 。其纹饰无外乎兽面勾连云纹与螭虎纹,636f70797a6431333363373666用料多选和田青玉 。相较第一期而言,此期玉线条软滞、粗深,构图不讲章法 , 造型不够生动,整体形制笨拙 , 边沿棱角圆润失之犀利,可谓仿古而不尊古 。图13为一件宋代玉剑,相较第一期玉剑而言,器表纹饰空泛、凌乱,不够充实 , 左右不对称,勾连云纹排列不讲章法,线条软弱无力,呆滞无神 。器表上下两端皆饰以变形兽面纹,亦有失生气和活力 。宋代玉剑孔洞的痕迹与第一期者大相径庭,镂空工序主要是先以小砣进行上下双面磨制,再用丝锯切割玉料而将孔洞修整成矩形(这亦是近古玉剑孔洞的主要镂空方法) 。所以孔洞的上下两面多有放射状半圆形磨砂砣痕和纵向线切痕 , 左右两壁则常残存砣轮夹磨后又经切割修整的短榫 。元明清时期的玉剑数量很多,也皆为仿古品 , 形制与宋代基本相近,但整体水平尚不及之 。元代纹饰以螭虎纹居多,明清两代则主要为兽面勾连云纹 。元明清时期玉两檐之端开始蜷为圆头状,两端向下弯曲的幅度增加 , 有的较长一端弧曲到与銎在一个平面 , 更有甚者两端皆弯曲着地与銎持平 。如上海松江西林塔出土的一件元代玉(图15),长6.2厘米 , 宽2.7厘米 。玉质灰白,表面局部有黄褐色沁 。形制短粗,两檐弧曲与銎持平 , 表面浮雕一蟠螭 。元代玉剑常选用灰白玉、青玉以及杂色玉琢制 。孔洞内部痕迹与宋代接近,只不过更加粗犷豪放,颇见力度,切割痕深峻 , 角度偏转随意 。明、清两代玉多以白玉、青白玉制作而成,雕工较细致 , 但精美有余而古典质朴之味不足 。此期孔洞内已不多见到线具切割痕,精雕者镂空后多擦磨修整以抛掉砣痕,使内部边角规整,各面光洁平滑;粗工者亦往往用钻磨去砣具留下的榫 , 在两壁留下凹弧状的钻痕,有的也保留有半圆状砣痕 。第二期玉剑由于时间跨度较短,风格比较接近 , 进行断代时则更多需要全面考察玉器造型、纹饰、工艺、玉质、沁蚀等诸多方面的细微特征变化,这便是一门综合的学问了
首先和大家说说什么是玉剑格?
剑格,也叫护手 。指剑身和剑柄之间的部分,在古代又叫剑镗 。

其实剑格,用在战场上的 , 实用的,大多都是铜铸成的 。一方面是保护手的,一方面也防止敌方的利器滑到此处 。但是玉的就不行了,玉的易碎裂 。用玉的 , 都是佩剑 。佩带美观之用 。属于权贵人士的饰物,而不是真正交锋用的 。
汉代的玉剑格有什么特点呢?它多有管钻痕以及直条锯 , 显示先用管钻钻孔,再用线锯锯成 。

西汉时期,有一种白玉剑格,乃是精品,在格的左方有灰沁 , 应该是钙化了,呈乳白冻斑 。白玉呈玻璃光泽,有土沁痕迹 。扁长形,中部向两边凸起 , 两边薄而尖锐,截面是菱形,表面是变化了的兽面纹 , 显示出兽的两眼和鼻子 。在旁边有勾连纹 。纹路为西汉的典型纹饰 。

再说汉代的玉剑格的一般特征吧,一般来说,玉剑格装饰趣味极浓重,这样为了构图的需要 , 往往在剑格中部凸起一脊如鼻梁 , 而从俯视角度来看如菱形状 , 这可能是为了突出常用的兽面纹装饰的立体效果吧 。另外 , 汉代的玉剑格的中间穿孔部分,有长方、椭圆、菱形状等形状 。还有的剑格造型,在上端中部琢一缺口,下端中间略微出尖 。另外从装饰方面来看,手法也是多种多样,有的是一面饰兽面纹,有的是一面饰卷云纹,还有的一面浮雕一螭,另一面饰几何纹,再有的两面均饰相同的纹饰,或者整体光素无纹等 。

【汉代玉剑格有哪些形状图片,汉代玉剑格有哪些】
上图是1983年,在广州南越王赵昧墓出土一件玉透雕双凤纹剑格,呈菱形,中间有一椭圆形穿孔,上端两边突出似兽耳,透雕着一对称的凤鸟 。剑格正反两面琢饰兽面纹 , 可以说是玉剑格中的珍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