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的饮食文化是怎样的呢


长江流域的饮食文化是怎样的呢

身为一个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文科生,我想我还是比较有底气来解答的 。
所谓靠山吃山,长江流域的饮食文化自然是和长江有关 。
1.喜欢吃鱼 。
长江流域盛产各种河鲜,鱼是其中的代表,居住在长江流域的人大多喜欢吃鱼,鱼的许多做法都是从长江流域传播出去的 。红烧鱼 , 麻辣鱼,清蒸鱼,清炒鱼片,火锅鱼……长江流域关于鱼的做法实在是太多了 , 在此不一一列举 。
2.喜欢吃辣 。
从四川到重庆,到湖南湖北到江西 , 没有不喜欢吃辣的省份 , 四川重庆湖南就不必说了,吃辣在全国都是有名的 。湖北和江西虽然吃得偏清淡 , 但是他们的清淡是少油的清淡 , 却并不是没有辣椒的清淡 。
3.以米饭为主食 。
长江流域大多属于南方,南方的气候适宜种植水稻,因此 , 长江流域的人们的主食是米饭 。但是并不是说他们不喜欢面食,在长江流域饮食文化中 , 面食也占据了很高的地位 , 各种面的做法,以及各种和面食有关的点心都颇受人们的喜爱 。
(?????????)
【长江流域的饮食文化是怎样的呢】
长江地区的物产富饶,烹饪方法多样,饮食器具种类也有很多 。很早的时候 , 长江流域就开始了农业文明,而长江中下游的的地形和气候,更是无比适合种植水稻 。它也是我们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饮食文化更加丰富 。因为长江流域的范围很大,分为“巴蜀之地”、“荆楚之地”、“吴越之地”等地理上的划分,所以笔者简单介绍一下 。
一、巴蜀之地的饮食
巴蜀之地从地理上来看,应该属于长江上游地区,长江的上游地区日照充足 , 空气清新,汇聚着各地方的菜系和饮食文化 。巴蜀之地,在我国算是富庶的地区之一,地形以盆地还有丘陵地区为主,
长江流域的饮食文化是怎样的呢

特殊的地形使得这里的冬季气候也较为温暖,适合多种的蔬菜瓜果和粮食的生长,在《后汉书》中记载:“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果实所生,无谷而饱”,这同时也为川菜的烹饪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
二、荆楚地区的饮食
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写道:“万里长江横渡 , 极目楚天舒”,荆楚地区位于长江中游,是我国楚文化的发源地 。《公输》中有记载:“荆之地方五千里”,“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 , 楚地的富饶 , 可见一斑 。荆楚大地的人们主食也多为大米,各种菜肴类型丰富,烹饪的方法繁多 , 在《楚辞》中记载的光是肉类就有三十多种,刀工、火候极为重视,调味上更是讲究“大苦咸酸 , 辛甘行些” 。
三、吴越地区的饮食
吴越地区的土壤肥沃,是长江下游地区,主食还是以稻谷为主 , 但是稻谷的种类很多 , 为当地的饮食丰富了很多 。各种糕点在吴越地区的饮食文化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制作工艺十分精细,品种多,味道美 。不同地方的风味也各有特色,比如苏州和扬州“一江之隔味不同” , 各自成为一脉 。
(谢悟空小秘书邀请) , 这个题目有点大 。长江有上游,中下游 。它发源于青藏高原腹地,上游地理环境恶劣,人口不多,较为封闭 。当年 , 有人去上游漂流 , 有当地人问“你们格是红军”?那儿的人吃青稞,土豆之类,能维持生存就不错了 。流出青海后,地理环境有了改变 , 人们种植小麦,包谷 , 红苕(红薯),有了少许稻谷,土豆受外来文化渗渗透,叫“洋芋”,它的上游金沙江,人口多了些,但仍为高山峡谷地区,人们能“吃饱”算不错了 。长江从重庆到宜昌这一段,才称长江,为中上游流城,沿江两岸 , 尽是高山,峭壁,山上多见红苕,包谷,也有水果,这一段鱼
很多,拉纤的人搜集了杀牛后不要的“肚(堵)子”,发明了“毛肚火锅”,以后发扬光大 , 有了“川菜”有了重庆火锅,人们开始追求“吃好” 。过三峡 , 出宜昌到武汉,这是最“中游”,四方风味在这里交汇 , 吃好开始向“精”转换 。从武汉到上海的长江入海口 , 称长江中下游,长江流域的饮食文化才由上游的封闭式走向开放,并产生辐射效应,并随着西方饮食文化的进入和渗透,川味东下,苏味西上,人们观念革新,讲究鼎鼐,讲求味觉,讲究色,香,味,型,讲求饮食的美好和谐调 , 中下游流域吃得“精致” 。(下图,为作者拍的重庆到宜昌的长江画面)
长江流域的饮食文化是怎样的呢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