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宝宝的腹足主要作用,蚕的幼虫分为哪三部分,身体有哪几部分

蚕宝宝的腹足主要作用

蚕宝宝的腹足主要作用是运动,腹足是蚕的运动器官 。蚕的腹部有10个体节 , 第3、4、5、6节各生1对腹足 , 为蚕的运动器官 。第10节有1对尾足,可用来挟持他物,并固着身体 。第8节背面,生有一尖形肉质突起,称尾角 。
蚕宝宝的腹足主要作用,蚕的幼虫分为哪三部分,身体有哪几部分

蚕宝宝又名桑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桑蚕是经济昆虫之一 。桑蚕起源于中国,早在四、五千年前,我们祖先就栽桑养蚕,是举世公认的伟大发现之一 。
蚕宝宝的腹足主要作用,蚕的幼虫分为哪三部分,身体有哪几部分

桑蚕是完全变态昆虫,一生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四个形态上和生理机能上完全不同的发育阶段 。卵是胚胎发生、发育形成幼虫的阶段,幼虫是摄取食物营养的生长阶段,蛹是从幼虫向成虫过渡的变态阶段,成虫是交配产卵繁殖后代的生殖阶段 。整个世代只幼虫期摄食,并为蛹和成虫期的生命活动积贮营养 。

蚕的幼虫分为哪三部分,身体有哪几部分


蚕宝宝的腹足主要作用,蚕的幼虫分为哪三部分,身体有哪几部分

蚕的幼虫分别为头部、胸部、腹部,一共13节 。头部有口和6对单眼 , 胸部有3对胸足,位于第1-3节,腹部有4对腹足(帮助蚕在桑叶上爬行)以及1对尾足,其中4对腹足位于第6-9节 , 尾足位于第13节,同时在蚕身两侧分布有两排小黑点(气孔) , 一共9对,是蚕的呼吸器官 。
一、蚕的幼虫分为哪三部分
1、蚕的幼虫一共分为3部分,分别为头部、胸部、腹部,一共13节 。
【蚕宝宝的腹足主要作用,蚕的幼虫分为哪三部分,身体有哪几部分】
2、蚕的头部有口和6对单眼 , 胸部有3对尾端尖突的脚(叫做胸足),位于第1-3节;而腹部有四对圆形肉质的脚(叫做腹足,可以帮助蚕在桑叶上爬行)以及一对尾足 , 其中4对腹足位于第6-9节,尾足位于第13节 。
3、蚕背上的尾角在第11节 。
4、蚕的第五环节上有着半月形的背面斑纹 , 尤其是四龄蚕后更为明显 。
5、蚕的身体两侧分布有两排小黑点,叫做气孔,是蚕的呼吸器官 , 一共有9对 。
二、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
1、蚕的幼虫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经历蜕皮 。因为蚕在大量进食桑叶之后,虫体增大 , 而表皮限制了其体型,因此必须要脱去旧表皮,形成新表皮 , 方能继续正常生长 。
2、蚕在幼虫期的时候分为5个龄期,分别为1龄蚕(4-5天)、2龄蚕(3-4天)、3龄蚕(4天)、4龄蚕(6天)、5龄蚕(7-9天),一共需要经历4次蜕皮 。幼虫蜕皮在休眠的时候,按照从头到尾的顺序进行 。
3、5龄蚕末期的时候,蚕表现出老熟特征(粪便由硬变软,由墨绿色变成叶绿色;进食欲望以及进食量下降;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紧接着完全停止进食 , 体躯缩短,腹部也逐渐变得透明 , 蚕体头胸部昂起,口吐丝缕),并开始吐丝结茧 。

蚕的生长过程

蚕的腹部有10个体节,第3、4、5、6节各生1对腹足,为蚕的运动器官.
蚕通常用它身体两侧的气孔来进行呼吸,也就是我们所见的一排小黑点,那就是它的呼吸器官 。一般每个蚕一共有18个气孔,在两边均匀分布 。

蚕的腹足作用是什么呢

蚕的腹部有10个体节,第3、4、5、6节各生1对腹足,为蚕的运动器官 。第10节有1对尾足,可用来挟持他物 , 并固着身体 。第8节背面,生有一尖形肉质突起 , 称尾角 。
蚕的胸部由3个体节组成,各具1对胸足 。进食时,胸足能协助口器把持桑叶 。
蚕宝宝的腹足主要作用,蚕的幼虫分为哪三部分,身体有哪几部分

蚕的身体一共有几对足

蚕的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 , 共8对足,其中三对胸足 , 四对腹足,一对尾足 。蚕胸部的3对足能够把持桑叶帮助进食,腹部的4对足能够使身体前进 , 腹部最后的1对尾足可以和腹足附着在物体上,使身体的前半部分抬起来,进行各种活动 。
蚕宝宝的腹足主要作用,蚕的幼虫分为哪三部分,身体有哪几部分

桑蚕属寡食性昆虫,除喜食桑叶外,也能吃生菜叶、柘叶、楮叶、榆叶、鸭葱、蒲公英和莴苣叶等,桑叶是蚕最适合的天然食料 。
桑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温度是7~40℃ , 饲育适温为20~30℃ 。蚕宝宝以桑叶为生,不断吃桑叶后身体便成白色,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脱皮 。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动 , 这叫“休眠” 。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 。它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 , 幼虫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 , 再吃桑叶8天成为熟蚕,开始吐丝结茧 。
以上就是关于蚕宝宝的腹足主要作用 , 蚕的幼虫分为哪三部分,身体有哪几部分的全部内容,以及蚕宝宝的腹足主要作用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