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古称
越南古称为“安南” 。古称“安南”源于唐朝时期的安南都护府,它的中文名为“安南国”,它的首都在顺化和河内,主要民族有京族 。自秦朝开始安南成为中国的领土,后经过历史的变迁,越南长期作为我们国家的藩属国存在 。
藩属国的意思是指国家大权大部分由所属国家管理,有一定名义上的主权 。藩属国是藩国还有属国的合称,是从汉高祖刘邦那里开始有“藩国”这个称呼的 。在当时是指在首都附近的地区实行郡县制,远一点的地方或者边境派出去一些王国去管理,而派出去的这些王国称之为“藩王”,去自己的国家被称作“归藩” 。
越南为什么古称“交趾”
交趾” , 本是中国古籍中描述“南蛮”民族风俗的词,后来用于指代南蛮人所居的中原以南的区域 。直到汉代,象郡南部专门辟出一块设“交趾”郡 , 即今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地区 。【越南古称,越南为什么古称“交趾”】
那么“交趾”究竟是什么意思?
最为通俗的理解,就是脚趾相交 。唐代杜佑在《通典》“边防四·南蛮下”条目中写到:“极南之人,雕题交趾 。……交趾,谓足大趾开阔,并立相交 。”意思就是,极南的岭南蛮人,脚特别大,大脚趾长得十分开阔 , 双足并立时两个大脚趾会相交 。
但这只是杜佑自己训诂功夫不到位造成的误解,实际上中国古人并没有认为古代越南人的脚趾如此骨骼清奇 。
杜佑所引“雕题交趾”并非原创,典出《礼记·王制》:“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 , 不可推移 。……南方曰蛮 , 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 。”这段本意是讲天子施政,并非要移风易俗 , 而是顺俗而化 。南方的蛮人的风俗就是“雕题交趾”,有的不吃熟食 。“雕题”,就是纹额 , 在额头上纹身 。而对于“交趾”,历代注疏家的理解也都一致:侧卧时大腿后弯,双脚交于身后 。
东汉时 , 郑玄在给《礼记》做的注释中就写到:“交趾,足相向然 。”唐代孔颖达给郑玄的注作疏时进一步解释道:“趾,足也 。言蛮卧时头向外而足在内而相交 , 故云交趾 。”这只是中国古人对南蛮人卧姿的描述:侧卧时,脸向外,双脚和小腿向后弯曲并勾在一起 。
古人侧卧 , 虽有屈膝,但极少交足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道林养性》中写道:“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 。”即道家和中医认为,屈膝侧卧的睡姿有助于积攒人体气力 。
上述这种道家侧卧已经带有很强的体操成分,中国人的普通侧卧更像是卧佛那样身体微曲 , 双足上下并置 。所以越南人的古代祖先们睡觉时双脚弯向身后双脚相交的睡姿,给中原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杜佑闹出如此误解,实际上是忽略了“趾”字的字义转变 。“趾”,原通“止” 。《尔雅·释言》即有“趾(止),足也” 。许慎在《说文解字》解释得更清楚:“止 , 下基也 。象艸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 。凡止之属皆从止 。”也就是说,“止”的本意就是脚 , 而不是脚趾 。
然而,杜佑的误解却在近代被法国传教士印证 。越南沦为法国殖民地后,传教士深入越南内地,发现东京(河内)地区大脚趾内翻的畸形足病发病率很高,并用图像记录下来 。这可谓真正的“交趾”了 。
古代地名交趾是指现在我国的哪个地方
交趾,是越南的古称 。秦始皇统一中原以后 , 南下人侵今越南 。公元前214年,秦朝将越南北部地区划归象郡管理,并向越南北部大量移民 。公元前204年,秦朝南海尉赵佗起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后,自立为南越武王 , 国都位于番禺(今广东广州),疆域包括今天广东、广西大部地区,福建、湖南、贵州、云南的一小部分地区和越南的北部 。公元前196年和公元前179年,南越国曾先后两次名义上臣属于西汉 , 成为西汉的“外臣” 。公元前112年,南越国丞相吕嘉发动叛乱,谋害了第四代南越国君主赵兴以及汉朝的使者 , 立赵兴的哥哥赵建德为第五代南越国君主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调遣十万大军,分五路进攻南越国,终于灭掉南越国,并在越南北部地区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实施直接的行政统治 。在此后的一千多年时间里 , 越南北部交趾地区虽然出现多次反叛,但是基本上一直受到我国政权的直接管辖 。汉朝的交趾郡下辖赢娄县、安定县、苟属县、麓泠县、曲昜县、北带 县、稽徐县、西于县、龙编县、朱觏县十县,以羸娄为治所 。到东汉改以龙编 为治所 。东汉末期至东吴初期 , 交州太守士燮形成独立的割据政权 。隋朝灭南朝陈国之后,重新设置交趾郡,下辖九县,郡治设于交趾县 。到唐代 , 废除交 趾郡 , 原交趾郡故地归属于交州,交趾县成为交州州治所在地 。唐代诗人多次言及交趾,如杜审言《旅寓安南》:“交趾殊风候 , 寒迟 暖复催 。”杜甫《送段功曹归广州》:“交趾丹砂重,韶州白葛轻 。”白居易 《送客春游岭南二十韵》:“诃陵国分界,交趾郡为邻 。” [收起]以上就是关于越南古称,越南为什么古称“交趾”的全部内容 , 以及越南古称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