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图腾的由来,中国龙的图腾是怎样流传下来的呢


在我们心中,龙的形象一直都是这样的 , 但是自古以来,龙却是不断在变化的 , 商周的龙抽象,秦汉的龙雄浑豪放,明清的龙华美,今天我们就用100秒时间来看看龙在不同时期的样子 。
在商朝早期,龙开始了漫长而复杂的演变过程,一开始,龙的图像主要是出现在玉器上面,龙头大多是没有角的,并且耳朵肥大,我们现在看来,简直就是猪头的形象 。不过身体上已经有了龙纹,虽然仍然带有强烈的“猪纹”色彩,但毕竟已经迈入了龙的门槛了 。
【龙图腾的由来,中国龙的图腾是怎样流传下来的呢】
春秋战国时期,龙的图像则多为交错在一起的样子 , 经过战乱后,一些诸侯国开始强大起来,出现了经济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 。其中最突出的成就就是明确的提出了“阴阳”学说 , (字幕: 《老子·四十二章》中提出:万物负阴而抱阳 。)阴阳交合就可产生无穷的变化,在这种思想观念的笼罩下,龙的图像变成了阴阳交合的吉祥图像 , 在湖北江陵出土的一件丝织上,出现的龙凤合璧图案就是取自阴阳交合,用来表示吉祥的含义 。
到了秦汉时期,华夏大地终于被秦所统一,各民族又出现了空前的融合 , 龙的图像也开始规范起来 。秦朝最为典型的是秦空心砖上的龙图像 。而汉代的龙则大多出现在墓室壁画、帛画上,以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彩绘帛画为代表 。全帛画一共有四条龙 , 都是长角、尖耳、兽足、蛇身 。与后世的龙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 。
魏晋南北朝时期,龙又出现了一个新的形态 , 由于王朝政权不断地变更,使得各地区百姓颠沛流离,但是却加快了各民族的文化融合与发展,加上佛教从西方传入到了中国 。人们开始追求另一种精神生活,所以龙的造型就多表现为腾空飞舞、飘逸潇洒的状态 。
隋唐时期,经济变得十分繁荣,艺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使得龙的造型趋向成熟 , 龙的姿态变得奔放雄健,长颈巨首,口吐云气 , 在平时的使用器具上随处可见,已经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吉祥图案 。
宋元时期,宋人对龙的图像进行了总结,出现的龙更为洒脱,龙身粗壮,龙爪分四指张开 , 尾巴为蛇尾状,成为了后世绘画龙的原型 。
而到了明清时期,中国龙发展到了最后一个阶段 , 龙图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建筑上、陶瓷上、装饰上、刺绣上可谓是应有尽有 。
龙形象的演变过程 , 与中华民族一脉相承 。历史上,无论朝代如何更迭,龙始终代表着中国人的民族精神,世代传承 。
。关于龙作为图腾的传承,恐怕比我们历史认知的年代还要久远,一万年前鄂尔多斯高原的最发达部落,也就是我们的祖先华夏族,便于区分,往西去的叫西夏,往东来的叫华夏 。原来部落为了凝聚向心力 , 总要有一个信仰做依托,我个人观点远古肯定有这个生物,因为远古传说的神话现在证实好多都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作为图腾,选择龙就成为了当时的必要 , 统治人心的手段,因为古人不可能用一个虚无的生物做图腾 。随着年代的久远也许真正的龙灭绝,但是中国是一个极少数具有本民族延续的国家 , 几千年的香火血脉相传,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图腾不是后人所能选择,完全是被动的传承选择,各民族长期的共同认同 , 所以,我们是炎黄子孙,龙的传人已经深入我们每个人的骨髓,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信仰 。经过数千年对龙的理解和美化,历经黄帝之后,《龙》又有了更生动的含义:龙是由牛头.狮鬃.鹿角.牛耳.虾眼.虾须.蛇身.鱼鳞鱼鳍.蜃腹.鹰爪.狮尾等组成 。各个部位都有寓意:凸起的前额表示聪明智慧,鹿角表示长久的社稷和人们长寿 , 马齿表示勤劳善良,鹰爪表示勇猛等等 。而且从古至今把龙作为图腾,得到中华民族广泛认知和自豪 , 第一,悠久性,究竟从什么时候作为图腾,没有定论 , 但是首批的记载工具甲骨文里就已经反复出现 。第二,广泛性,上至皇权 , 下至百姓,包括各少数民族都共同把龙作为精神象征 。第三,包容性,从龙的各个部位作为延伸 , 就应该理解为自古中华民族就是个大家庭,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就是融合同化 。第四,龙的神性 , 在人们的心中龙早已经从一个简单的生物演化为神的寄托,上天入地,无所不能 , 可以给赐予人们幸福的生活,赐予国家的强大,赐予龙的传人炎黄子孙安康 。谢谢大家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