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粽子有什么由来吗

西晋周处称呼粽子为“角黍”,《风土记》中有“仲夏端五,方伯协极 。享用角黍 , 龟鳞顺德 。200年后南朝梁文学家吴钧在《续齐偕记》中说:“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 , 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按《齐谐记》说法,因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龙所窃 , 因此创造了粽子这种形色 。因为蛟龙怕楝叶、绿丝 。可见人们对忠义之士感情之弥笃了 。从南北朝以后,民间开始有粽子,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说法 。话说当年屈原投身汨罗江之后,百姓莫不感叹哀伤,空有抱负的屈子就这样离开了楚国,实乃国家损失 。所以百姓为免让鱼虾侵蚀屈子 , 就纷纷将米粮投入江中,希望鱼虾只顾吃这些米粮而不损伤屈子肉身 。
而后,据古书记载 , 是屈原托梦百姓说,米粮投入江中实则被江中的蛟龙所食 , 如果用艾叶包裹,再绑以五色绳,则可以免遭蛟龙吞食;这才有了后来的粽子 。另有民间传说:包粽子其实是暗示屈原是被绑着扔到水里害死的,并不是自杀的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却说:“糉”,俗作粽 。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 。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 。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制作,这时就不叫角黍,而称粽子了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 。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 。

端午节的粽子有什么由来吗


端午节的粽子有什么由来吗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的习惯,传说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屈原的 。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五月五日这天 , 屈原投汨罗江自杀 。
【端午节的粽子有什么由来吗】
屈原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 , 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 , 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 。
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好
吃的食物
。这样年复一年,人民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每逢端午节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里祭祀屈原 。
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极为有名,市场上常有粽子卖 。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 。粽子有不少花样,有南北之别,东西之分 。南方常用红枣、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也多见不杂别的食品,而去品味
粽叶
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 。小小的粽子 , 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