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的大运河跟元朝的京杭大运河有什么不同

很具体,归结起来就是两点:
1,目标点不同;
2 , 河道不同 。

隋朝的大运河跟元朝的京杭大运河有什么不同

隋朝的大运河 , 是以东都洛阳为核心,向两个方向延伸,一条是永济渠,沟通原有的河道,天然河道和历史上已有的运河,直通涿郡,其目的是贯穿当时的农业经济中心——河北地区,以运河水运来运载沿线的财富储备,同时,面向东北方向 , 保障未来对高句丽战争的后勤 。
另一条是通济渠,也是利用原有的河道,沟通淮水,又疏浚邗沟和江南河,以接收淮南、江南财富 , 并便于镇抚江南 。
我们知道,早在战国到南北朝之间,前后开凿了大量的运河,隋朝的大运河,其实就是在这些渠道的基础上建成的 。
从今天北京副中心通州起 , 可乘船顺潞水由泉州渠(曹操筑,南起今天津市区以东的海河,北抵今宝坻县境大致相当古鲍丘水下游的今蓟运河)到沟河口入海 , 再进入泒河,经过平虏渠(曹操筑,上起呼沲,即滹沱河,下入弧水,其上游为沙河,下游入海处在今天津),入漳水,经过利漕渠(曹操筑 , 自今河北曲周县南,东南至大名县西北、馆陶县西南注入白沟)和白沟(白沟又名宿胥渎,它是黄河南徙、从宿胥口(大致在今浚县新镇之南)改向东流后,在它故道上的河流 , 曹操遏淇水入白沟,以通安阳河)而入黄河,进入汴渠上游,沿蒗荡渠(故道自今河南荥阳市北广武镇北引黄河水东流,经中牟县北,至开封市东南 。折而南流经通许县东、太康县西 , 至淮阳县东南流于沈丘县北入颍水 。魏、晋以后,开封以上河段称汴水,开封以下河段称蔡水)而下,由颍水入汝水,再由汝水的支流舞水入泚水 , 入淯水,入汉水,入扬口渠(西晋初,杜预镇襄阳,在春秋楚国运河基础上,开扬口(今湖北潜江境内),穿渠西至今湖北省江陵市,连通江、汉二水),入长江,入洞庭湖,入湘水,过灵渠(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境内),入漓水 , 入西江,沿西江可达番禺城;或由江陵溯长江达巴蜀,以通西南 。
说了这么多,实质上,这个时代的运输中心地段,仍是中原地区 , 涿郡也就是后世的北京只是末梢 。
而元代的运河,北京才是中心 。
隋朝的大运河跟元朝的京杭大运河有什么不同

注意元朝时候黄河的流向 , 与隋朝完全不同,元朝时黄河抢淮入海,等于运河借用了一部分黄河的河道,而且直接由山东通过,不再西行,完成了一定程度的取直,比隋唐大运河里程减少了900多公里 。
这个取直工程里,会通河、济州河为新开挖河道,前者由东平路须城县(今山东东平)安山西南 , 至临清抵达御河(今卫河),后者由东平到济宁,后来也被称为会通河的一部分 。
同时,新开挖了通州到大都的通惠河,这条水道 , 可以让船只直入大都城内的积水潭 。
之所以如此,有两个重要原因,一个是在宋金之际黄河的改道 。
到了元朝初年,黄河河道从河阴向东,历开封北,转向东南,经河南杞县后达徐州,经江苏徐州、宿迁、泗阳、清江,东向入海,“夺淮入海”的交结点在今清江市之北 。
清江,也正是上图中黄河、淮水、邗沟三河的交接点 。
同时,在宋金对峙百余年之后,汴渠淤塞,河道甚至与堤岸齐平,其水运价值已经基本丧失,所以,元朝的大运河利用的水系,抛弃了这一段的渠道,而是在山东西部的汶水、泗水下功夫 。
漕路由淮河入泗水(今中运河),经济州河北达安山,再从安山西南起,分梁山泺(即梁山泊,在今山东梁山、郓城等县间)的水源北流,经寿张西北到东昌(今山东聊城),又西北达临清入御河(今卫河,原永济渠河道) , 北运直通海河抵京郊通州 。
所以说,北段永济渠、南段邗沟、江南河的变化并不大 , 主要的变化在于中段沟通洛阳的通济渠废弃,以及相关的水系的废弃,而直接经会通河、济州河沟通永济渠向北 。
隋朝的大运河和元代的目的、功能差异很大,所以线路也大相径庭 。
隋朝大运河的修建有两个功能和目的,第一个是将东南财赋多快好省地运入新建的都城——洛阳大兴城,第二个则是将集中在洛阳附近的军需物资源源不断送往东北前线,保障正大规模展开的对高句丽战争 。因为功能和目的都是双重的,所以隋朝运河有两个终点,即洛阳和涿郡(北京),且中途拐了个明显的折角,以便让洛阳这个中枢发挥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洛阳既是南方物资北运的终点,又是京畿军需北运的起点,没有证据表明,隋朝曾直接从南方将物资送到涿郡 。
这样做显然是很不经济的:虽然水运更经济 , 但毕竟也要有成本和损耗,从江南到洛阳,再从洛阳到北京这么一番折腾,损耗大不说 , 效率也极为低下,原本为了方便漕运而修建的大运河 , 最终却起到“耗尽天下”、加速隋朝崩溃的意外作用,这一看似精明、实则低效的设计也“功不可没” 。
而元代的大运河目的非常单一,就是把南方的财赋送到元代的首都和政治中心——北京,因此元代运河起点、终点都各只有一个,且为了更靠近终极目的地 , 还特意从通州到北京,修了可以让粮船直达大都城脚下玉渊潭的通惠河 。因为目标单一,元代可以更准确、周密地安排漕运班次,使漕运更高效和经济,并逐渐形成了包括复式航道、船闸、过河装置和沿线保障体系甚至漕帮在内 , 十分复杂的“运河保障网”,使之成为维系帝国生存命脉的主血管 。虽然元代因为其它原因短命,但随后的明(迁都后)清继续依赖这条主血管生存,直到铁路时代的到来 。
【隋朝的大运河跟元朝的京杭大运河有什么不同】
之所以元以后的运河功能可以单一化 , 效率可以倍增,是因为元、清是北方少数民族建立,根基本就在北方,明代则自成祖后“天子守国门”,这三个朝代军事主方向和政治中心高度重叠,给天子运粮和给主战场供应军需的目的地高度重叠,而隋炀帝的政治中心在洛阳,军事主方向却在东北,就没办法统一了,他后来一心迁都江都(扬州),就是想解决(把自己的政治中心迁到运河起点附近),但大臣和兵将多是西北人,加上天下大乱,结果就只能是悲剧了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