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是禽流感的一种亚型 。流感病毒颗粒外腊由两型表面糖蛋白覆盖,一型为植物血凝素(即H),一型为神经氨酸酶(即N),H又分15个亚型 , N分9个亚型 。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禽流感病毒中,H5、H7、H9可以传染给人 , 其中H5为高致病性 。依据流感病毒特征可分为HxNx共135种亚型,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其中的一种,既往仅在禽间发现 , 未发现过人的感染情况 。这个病毒的生物学特点、致病力、传播力,到目前还没有依据进行分析判断 。
禽类出现禽流感有哪些症状?
禽流感发病比较急、快、死亡率高 , 往往是不明原因突然死亡 。一般禽类染上高致病性禽流感会出现腹泻,腿、趾水肿,脚鳞出血,头肿,流泪 , 冠、髯(内垂)有淤血,并呈紫黑色等 。而禽类如果出现这些症状,就可能是染病了 。
自己家喂养的家禽能享受免费注射吗?
按照部署,我省现存栏的禽类要做到一只不漏地进行免疫注射,禽类免疫率要达到100% 。但由于目前疫苗采购较困难 , 我省现有约3500万羽禽类,目前只购进了1600万羽疫苗,所以现在先保证重点地区的禽类免疫,以后群众自己家养的家禽也会进行免疫注射 。
禽类进行免疫注射后要多长时间才能食用?
按照要求,疫苗为禽类进行免疫注射后,一般禽类要等到28天后才能正常食用,这样才能保证群众的饮食安全 。
鸡鸭鹅等家禽与猪能否混养?
家禽不应与猪一起混养,因为家禽和流感病毒可以感染给猪,而人的流感病毒也能传染给猪 。由于流感病毒具有8个不同的核酸片段,当这两种不同的病毒粒子共同感染一个细胞时,其核酸片段会发生重新组合与排列而产生新型流感病毒粒子,这种新型流感病毒粒子能在人类中形成大流行而造成严重危害 。
另外,鸡也不宜与鸭鹅等水禽混养 。水禽是禽流感病毒的重要储存宿主之一 , 水禽中各种亚型的流感病毒的携带率很高,可以携带病毒而不一定发病或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但可以通过粪便排出病毒,污染水源和环境 。水禽粪便中的病毒感染鸡后,可造成禽流感的发生与流行,从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因此要避免鸡和水禽混养 。
哪些禽类最易感染禽流感?
家禽中火鸡、鸡、鸭是自然条件下最常受感染的禽种 。其他种类还包括珍珠鸡、家鹅、鹌鹑、雏鸡、鸽、鹧鸪、鹦鹉、虎皮鹦鹉等,以及野禽和野生水禽,如鹅、燕鸥、野鸭、海岸鸟和海鸟等 。
哪些消毒药能杀死禽流感病毒?
只要消毒措施得当 , 禽流感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力还是比较差的,一般养禽生产实践中常用的消毒剂,如醛类、含氯消毒剂、酚类、氧化剂、碱类等都能杀死环境中的病毒 。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能通过鸡蛋传播吗?
高致病性禽流感在禽群之间的传播主要依靠水平传播,如空气、粪便、饲料和饮水等;而通过实验表明,实验感染的鸡生的蛋中也含有流感病毒 , 因此不能完全排除垂直传播的可能性 。所以,不能用污染鸡群的种蛋做孵化用 。
禽流感怎么在禽类中传播的?
禽流感病毒存在于病禽和感染禽的消化道、呼吸道和禽体脏器组织中,因此病毒可随眼、鼻、口腔分泌物及粪便排出体外,含禽病毒的分泌物、粪便、死禽尸体污染的任何物体,如饲料、饮水、鸡舍、空气、笼具、饲养管理用具,运输车辆、昆虫以及各种携带病毒的鸟类等均可机械性传播 。而健康禽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引起发病 。
高致病性禽流感一般在什么时间发生?
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季节多发,因为流感病毒对温度比较敏感,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病毒存活的时间缩短 。另外 , 夏秋光照强度相对更高,紫外线对病毒有很强的杀灭作用 。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有多长时间?
潜伏期从数小时到数天,最长时间可达21天 。潜伏期的长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 如病毒的毒力、感染的数量、禽体的抵抗力、日龄大小和品种,饲养管理情况、营养状况、环境卫生及有否应激条件的影响,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潜伏期短,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而在潜伏期内有传染的可能 。
高致病性禽流感对一般市民会构成威胁吗?
对普通市民不直接构成威胁,一般情况下,普通市民接触不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因市场上销售的禽类和禽类制品已经过兽医卫生部门严格检验和检疫,病禽和不合格禽类制品不会进入市场流通 。且禽类和禽类制品都是经过水煮或烧烤等处理加工后食用,病毒被完全破坏和灭活,不再具有感染性 。
【养殖户预防禽流感要做好准备 预防禽流感的措施】
吃半生不熟的食物有可能染上禽流感吗?
有可能,日常生活中食用鸡、鸭、鹅等家禽类食物时一定要蒸熟煮透,尤其注意别吃半生不熟的鸡蛋 。市民在日常生活中,煮食鸡、鸭、鹅等家禽类食物时,一定要煮熟蒸透,因为70℃以上的高温可以杀死全部禽感病毒 。而那些爱吃七分熟鸡蛋的人,也有必要改变习惯 。
哪些人群容易染上禽流感?
孩子最容易染上禽流感 , 特别是12岁以下儿童 。人患上禽流感的症状,一般为发烧、头痛、发冷哆嗦、浑身疼痛无力、喉咙痛、咳嗽等 。有小孩的家庭要当心不让小孩触摸、拥抱禽类动物;并要锻炼身体,每周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
如果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有过接触该怎么办?
不必要过度恐慌 , 因为毕竟家禽将病传染给人的几率很低,在我国疫情发生地,卫生部门已经对与病禽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了医学检查和观察,尚未发现人员感染 。但是如果与病禽有过接触,出现感冒样症状 , 应当马上去医院就诊,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
禽流感和吃禽类的肉没有直接关系?
除了H和N这样的命名法,大家听得最多的就是禽流感、猪流感这样的说法 , 不少人听到这样的名字,马上联想到的,就是禽类和猪 , 是不是不安全了 。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 。之所以要以禽和猪等来命名流感,是因为涉及到了流感病毒的来源 。人类的流感其实都来自动物身上 。研究发现,所有流感的最终宿主是野鸭这类野禽 。
通过家养的禽类以及哺乳动物,传播给人类,最常见的传播媒介就是鹌鹑、鸡和猪 , 所以不少流感也以传播的动物媒介来命名,即禽流感和猪流感等 。
为什么,动物身上的流感病毒会被人感染呢?是不是因为人吃了禽类或者猪感染的呢?
其实,动物身上的流感病毒之所以会传播到人身上,和这个流感病毒的结构有很大关系 。通俗地说,人和动物身上都存在一种可以和流感病毒相结合的受体,不同的流感病毒需要不同的受体,流感病毒就像螺丝一样,人和动物身上的受体就像螺帽一样 , 需要配对成功才能发生感染 。当一种流感病毒的受体在人和动物身上都有时,这种流感病毒就会在人和动物之间传播 。反之,只能在人类间或者动物间传播 。
预防禽流感一定要注意“五不要”,就是不要与活禽亲密接触 , 不要自行宰杀禽类产品,不要生食禽肉,不要轻视重感冒 , 不要去疫区旅游 。
专家提示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者 , 应及时就医 。保持勤洗手、咳嗽和打喷嚏时遮掩口鼻等个人卫生习惯,能够有效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疾病 。同时还应避免接触和食用病(死)禽、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