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身上有很多标签 。
他有着“背水一战”的勇气,他也有着“韩信点兵多多益善”的傲气,他有着“战必克,攻必取”的神气 。
当然,他也有着“狡兔死走狗烹”的悲情 。
但,很少有人看到,他也是一个,被体制困住的人 。
他是系统内的挣扎者,更是体制内的牺牲者 。
1初涉体制:想反抗,又下不定决心 韩信,第一次感受到,自己被体制困住 , 是在井陉之战后 。
“背水一战”的韩信,擒赵歇,灭赵国,一战封神 。
此后,他选择解甲休兵 , 养精蓄锐,想用外交攻势,不战而屈人燕、齐之兵 。
对他来说,或许有道理;但对刘邦来说,他却等不及 。
于是 , 在某一天早上,当韩信在睡梦中醒来之时,他发现他的兵符不见了 。
原来,刘邦夜入韩信兵营,夺了他的兵权 。
《史记》只记载了韩信的反应,是“大惊”,没有记载他的心情 。
但可以想象得到 , 韩信一定很不舒服 。
因为他发现,无形之手,已经笼罩在他的头顶之上 。
文章插图
韩信
被夺了兵权的韩信,只好乖乖地去攻打齐国 。
但 , “乖”只是表象,“不乖”才是本质 。
很快,在齐国攻下来之后 , 韩信给刘邦写了这样一封信:齐人狡诈多变 , 我想成为代理齐王,望批准 。
有理由相信,从这时起 , 韩信想要脱离这只大手,脱离控制他的体制 。
刘邦很愤怒,张良却很冷静,他对刘邦说:你现在管得了韩信吗?
一语惊醒梦中人,为了在韩信的信使面前,掩盖自己刚才的愤怒 , 刘邦继续大骂道:“韩信,你个娘们,要当就当齐王,代理齐王当个什么劲 。齐王,我给你了 。”
当然 , 毕竟是刘邦封的“齐王”,他依然无法脱离体制 。
所以 , 辩士兼谋士蒯通,给他提出了一个建议 。
他认为:在刘邦和项羽之外,韩信可以成为第三股争霸天下的势力 。所以 , 千万别错过 。正所谓:“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愿足下孰虑之 。”
韩信还是犹豫 。
蒯通只好继续劝:“我听说 , 勇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 , 不赏 。您自己琢磨琢磨吧 。”
蒯通,果真是一个高人 。这句话,也预言了韩信的后事 。
韩信自然也心动了,但他却下定不了决心 。
于是,他选择了观望,既不反抗,也不顺从 。
刘邦无奈 , 只好向韩信许诺:胜利之后,陈县以东归韩信,睢阳以北归彭越 。
文章插图
刘邦
初困在体制内的人,往往有个特征,那就是:想要脱离,想要反抗,却又下定不了决心 。
韩信,岂不是就是这样?
他想要反抗,否则,为什么要当“齐王”?
但他要真想反抗,又为什么不听蒯通的建议?
想脱离,又不想承担后果,就是初涉体制的韩信 。
2 沉沦于体制内:一边不能碰,一边搞不动 天下大定后,韩信却被摆了一刀 。
他从齐王变成了楚王,去了新的地方 。
而韩信,也不安分 。他收留了刘邦下令追捕的通缉犯、项羽的手下钟离眛 。
这就惹怒了刘邦,刘邦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
于是,刘邦下诏给韩信:“我要在云梦泽会猎诸侯 , 楚王韩信,你不要来晚了呀 。”
这是一个“阳谋” , 无异于丢给韩信一道难题:你韩信,敢来吗?
如果来,刘邦可能直接灭了你;如果不来,刘邦更有理由灭了你 。
韩信陷入了抉择之中!
如果,他选择发兵谋反 , 便是彻底走上了不归路,可自己没有做错什么,有必要这么绝吗?
但如果,选择妥协,就真的一点事没有吗?万一刘邦耍不要脸怎么办?
一边不能碰 , 一边搞不动,让你左右为难,根本无法没有选择 。
这就是体制,最大的钳制力!
文章插图
无奈的韩信
关键时刻,韩信听从了谋臣的建议 。他逼死了信任他的钟离眛 , 然后拿着钟离眛的人头,讨好刘邦 。
可刘邦还是没有放过他 。
于是 , 韩信成了罪犯,一路被押到了洛阳 。
但韩信绝望时,刘邦又在洛阳赦免了他 , 只不过剥夺了他楚王的头衔,改降为淮阴侯 。
一手制造了你的绝望,然后在你绝望时 , 再给你伸出一只手 。
似曾相识吗?
文章插图
困在系统里的骑手
去年有一篇文章叫做《外卖骑手 困在系统里》 。
系统与规则,要求外卖骑手 , 在规定时间内,必须完成任务,否则就要受到惩罚;而另一方面 , 它又要求骑手,遵守法律 。
两边都是规定,一边不能碰,一边搞不动 。
而在你绝望时 , 公司又会说:希望消费者们能够多包容包容吧,可以选择多给骑手一点时间 。
话,都让他说了!
这叫做:体制内的“单项话语权” 。
3 体制内的第三阶段:韩信被逼成了小绵羊 韩信有点看透了 。
于是 , 在京城,韩信开始混日子 。
他不想见刘邦,也不想见那些庸人们,所以他经常“称病不朝” 。
跟他交往的只有樊哙 。而韩信则会望着樊哙的背影 , 苦笑着说一声:“没想到,我这辈子会和樊哙这样的人交往啊 。”
可见,混日子的韩信,心里很郁闷 。
除了郁闷,当然 , 还有不甘 。
刘邦问他:“你觉得我最多能带多少兵?。俊?
韩信说:“陛下最多能带十万,多了就不行了 。”
刘邦接着问:“那你呢?”
韩信说:“我自然是多多益善 。”
这,是韩信的不甘和自傲 。
然而,刘邦哈哈大笑,说了这样一句话:“你这么牛,为什么我却能管着你?”
不知道韩信的心情是怎样的,只听他说:“陛下不擅带‘兵’ , 但是能管‘将’,这是老天爷给您的天赋,我们是学不来的啊 。”
不甘又能怎样?还不是得乖乖地奉承一番 。
体制,就是要把人逼成小绵羊 。
任你才能有多高,不是小绵羊 , 就是混不开,然后滚开 。
文章插图
韩信之死
然而,韩信还是死了 。
因为变成小绵羊的韩信,随时有可能变成大灰狼 。
当陈豨谋反时 , 韩信想做他的内应 。
留在朝廷的萧何和吕后 , 则把韩信诓骗到了宫中,一举杀之 。
4 韩信与萧何:沉沦在体制内 困在体制内的,还有萧何 。
不过,萧何与韩信不同 。韩信 , 是总想反抗,却又无法反抗,而萧何,则选择融入体制,并且体制也接纳了他 。
当然 , 他也付出了很多 。为了融入体制内,萧何开始“自污” 。他开始运用特权,欺压百姓,也开始享受生活,大买田宅 。
尽管,他不想这样 。
最终 , 萧何得以善终 。
在我看来,这才是一个体制系统,最大的恶 。
他们不仅要让你难受,让你成为小绵羊,而且还要搞垮你,击毁你的清高 。
【韩信的死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韩信是谁杀死的什么原因】 然后 , 他们会笑着说:“你 , 终于懂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