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那么多潮汕人崇拜“妈祖” 潮汕妈祖是怎么选出来的


为什么那么多潮汕人崇拜“妈祖” 潮汕妈祖是怎么选出来的
文章插图

妈祖是福建、广东、浙江、台湾等沿海地区共同信奉的海神,姓林名默,又称默娘,福建莆田县湄洲岛人,生于宋太祖乾德四年(966) 三月二十三日,其父林惟悫是五代闽王时的都巡检 。
一开始 ,  妈祖信仰在中国东南部沿海地区流行,后来由于华侨漂洋过海,于是把妈祖信仰传播到了东南亚各国以及世界各地 。
传说妈祖出生时 , 湄洲岛上空出现一道红光,直射入林府内室,光辉夺目:又听得四周隆隆作响,好似春雷滚动 。人们正惊疑间,又闻到从林府内散发出阵阵氤氲的香气,在这个时候,林惟悫的夫人王氏在内室生下一个女婴 。奇怪的是,这个女婴自出世到满月,从来不啼不哭一声 。因此,林惟悫夫妇给她取名为“默” 。后来林默长大了,人们见她长得十分天真可爱,便都亲昵地叫她默娘 。

为什么那么多潮汕人崇拜“妈祖” 潮汕妈祖是怎么选出来的
文章插图

林默娘从小便和五个姐姐在穿着、 饮食和生活爱好上很不相同 。姐姐们爱穿花花绿绿的衣裳 , 而林默娘只喜欢清一色的朱红色衣裳: 姐姐们喜欢吃鱼肉,而林默娘一点荤腥也不站;姐姐们不喜欢出门,林默娘却在会走路的时候起就爱跟母亲到海边接水亭烧香拜佛,十分虔诚; 姐姐们看到门外海湾的波浪便心生惧意,唯林默娘喜欢到海滩上看大潮大浪,并不时嚷着要父亲带她上船去看更大的海,更高的浪,还要母亲允许她跟邻居的渔户姐妹们到沙滩浅海学游泳;姐姐们梳妆时喜欢戴金银珠玉首饰,而她只喜欢母亲给她插上敬佛之物——一种清香的菜子花;姐姐们都是到了十三四岁时 ,  才跟母亲学纺织刺绣,而她却从5岁开始就跟母亲学织纱和织布了 。
林默娘小的时候聪明颖悟,8岁的时候,与兄长一起进私塾读书,过目不忘,10岁的时候,她常常喜欢在读书之后,独居一室度诚敬佛,并潜心学习佛经 。13 岁时,由于某种机缘巧合,林默娘结识了道士玄通,并从他那里习得祛除瘟病、治病救人的医术和“乘席渡海”、“翻飞水上” 的海上行船之术 。从此 , 林默娘发下誓愿,愿以所学之法终生行善济人,矢志不嫁 。
此后,林默娘便成为湄洲一带海域百姓的保护神 。她为乡人治病 , 教人防疫消灾;预先观测天象,告知船户可否出航;她还经常在海上涉波履险,救人于水厄海难之中 。林默娘行善济人的事迹不计其数,其中有几个故事特别脍炙人口 。

为什么那么多潮汕人崇拜“妈祖” 潮汕妈祖是怎么选出来的
文章插图

在一个风高浪急的午后 , 有一艘自北向南满载货物的广东船舶因不熟悉水路,且风浪大作,不幸触礁,船上的十来个人和价值不菲的货物正在面临船沉人亡的危险 。林默娘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不顾惊涛骇浪,驾着自己的小船前往救人 。只见风云突变的海面,一浪比一浪高,时而把林默娘的这叶小舟托在浪尖上,时而把它甩人峡谷之中 , 稍有不慎,就会船翻人亡 。
林默娘施展自己精湛的驾舟技巧,好不容易到了距离那艘广东船舶约一里的地方 ,  却因为潮急浪高,暗礁密布而无法靠近 。眼看着被卡在礁石间的商船随着恶浪冲击一摇一晃,随时都有船沉人亡的危险,林默娘心急如焚,却想不到妥善的救人之法 。正在束手无策间 , 她突然看见有一根烂木头随着海浪一沉一浮地漂过,一个拯救漏船的念头出现林默娘脑中 。她回到港口边 , 招呼一些渔民到自己家里把祖先留下准备造船用的20根杉木抬到海边,分别扎成两个木排,然后看准海潮流向、放排人海 。
商船上的人们看到木排如获至宝,赶紧把两个木排用缆绳与漏船紧紧地绑在一起, 使沉船不再下沉 。到次日早上风浪逐渐平息后,船员们把船内的漏洞修补好,把船舱内的积水舀出后 , 趁着涨潮,把船平安地驶人港口内 。船上的人们以为昨天那两个教命的木排是菩萨恩赐,想要去观音亭烧香致敬 , 码头上的众人才告诉他们拯救他们的不是菩萨,而是林都巡的女儿林默娘 。船主和船民们感激涕零,找到林默娘纳头便拜,并拿出200两银子答谢默娘,但默娘坚辞不受 。
从此林默娘便成为大智大勇、菩萨心肠的海上船民救命恩人的化身,她的事迹也被人们广为传颂 。
【为什么那么多潮汕人崇拜“妈祖” 潮汕妈祖是怎么选出来的】
为什么那么多潮汕人崇拜“妈祖” 潮汕妈祖是怎么选出来的
文章插图

潮汕地区的妈祖信仰也是从妈祖信仰的发源地福建湄洲湾传播而来的,妈祖官油遍布潮汕的每个市、县、镇、村 。汕头市区的妈屿天后宫庙,始建于元代 。南澳岛的深澳天后宫 , 始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 。澄海樟林古港的妈祖新宫 , 始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 。饶平柘林镇的天后官,始建于明代 。鸥汀天后宫,也始建于明代 。
揭阳市区的天后宫和潮阳后溪妈宫,庙宇的规模都比较大 。而不少天后宫还被列为市、县级的文物保护单位 , 包括妈屿天后古庙、汕头天后宫(即老妈宫)、深澳天后宫等几处 。在潮汕众多的妈祖庙中 , 数汕头老妈宫的知名度最广 。
信仰的内容和方式总会随着地城的变更而变化的,妈祖的祭祀形式从莆田传到潮汕之后 , 就发生了不少变化 。在过去 , 每当新船下水时,潮汕的船家总要到汕头港妈屿上的妈祖庙请香回来,在船舱中供奉“ 天后圣妈祖”的香案 。除了初一、十五要上香烧元宝之外,每逢妈祖圣诞,都要举行更隆重的祭祀典礼 。妈祖的圣诞是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在这一天 , 潮汕的渔民不出海打鱼 , 并且在船上拜祭妈祖神位 , 以示虔诚 。这一天的妈祖神庙格外热闹 , 人们纷纷进香祭拜,以祈求风调雨顺、平安兴旺 。
妈祖圣诞的这一天, 潮汕地区的船民、商户、普通居民,都有吃豆芽韭菜炒面线的习俗 。豆芽又叫“豆生”,韭菜谐音“久财”,而面线是长条状的,所以合起来便是“长久生财”的好兆头 。这种食俗来源于妈祖“机上救亲”的传说 。传说妈祖有一天正在家中纺线,突然感知到父亲和兄长出海遇到险情,于是连忙闭目神游,前往救援父兄 。她用手挽着纱线,稳固了船上的杆桅帆索,使它们不至于被风暴折断烂 。最终,妈祖的亲人在她的保护下得以安全返航 。后来, 人们便在妈祖圣诞这一天吃面线,以纪念妈祖,同时有析祷自己能够消灾解难、平平安安的含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