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一白遮百丑” , 在我国女性消费者中 , 对肌肤白皙的追求也是他们使用化妆品的重要诉求之一 , 因此美白类化妆品在中国乃至亚洲深受消费者欢迎 , 化妆品企业也十分看好这一市场 , 纷纷推出自己的美白产品 。
一、什么是美白化妆品?
美白化妆品一般是指有助于减轻或减缓皮肤色素沉着 , 达到皮肤美白增白效果的化妆品 。 由于此类产品风险程度相对较高 ,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明确其属于特殊化妆品范畴并实行注册管理 。
目前 , 我国对于美白化妆品的判定主要基于产品的标签宣称和产品内在属性 。 另外 , 相关部门正在筹备起草化妆品美白剂清单 , 预计清单发布后会对我国美白化妆品的界定产生进一步的影响 。
需要提醒消费者注意的是 , 在我国通过物理遮盖形式达到皮肤美白增白效果的产品也归于祛斑美白类化妆品管理 , 不过这类产品数量相对较少 , 许可批件上的产品类别处印有“祛斑美白类(仅具物理遮盖作用)”字样 , 在此类产品标签上也需要明确标注“仅具物理遮盖作用”以示区分 。 这类产品仅仅是起临时的遮盖性美白作用 , 并不会真正使原有皮肤颜色变白 , 因此大家在选购祛斑美白化妆品时要特别注意这两类产品的区别 。
二、常用美白剂有哪些?
从组成看 , 化妆品一般是由各种原料经过物理混合得到的产物 , 化妆品的功效可以看做是其所使用原料功能的集中体现 。 也就是说美白化妆品所具有的美白功效 , 依赖于产品中添加的美白剂品种及用量 。
除了以物理遮盖方式达到美白增白效果的产品外 , 目前 , 美白化妆品的作用机理主要包括:抑制黑色素的生成 , 阻断黑色素的转运 , 还原黑色素 , 促进表皮黑色素的脱落等 , 根据配方中所用具体美白剂不同 , 产品的美白作用通常是通过其中一种或多种机理及原料组合来体现的 。
在我国及日本、韩国化妆品中常用的美白剂包括:熊果苷、烟酰胺、光甘草定、苯乙基间苯二酚、抗坏血酸(即维生素C)、抗坏血酸葡糖苷、3-邻-乙基抗坏血酸、抗坏血酸磷酸酯镁、凝血酸、甲氧基水杨酸钾、红没药醇等 。 其中美白植物成分主要包括油溶性甘草提取物、构树叶提取物、母菊花提取物等 。
二氧化钛、氧化锌、云母、滑石粉等原料是常用的物理美白成分 。
三、美白产品有安全风险吗?
【我国湖南亿麦思医疗:浅谈美白化妆品与美白剂】凡事都有两面性 , 企业追求美白化妆品的美白效果的同时 , 不能忽视其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
黑色素的生成实际上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体现 , 它是黑色素细胞内重要氨基酸----酪氨酸经一系列复杂的生化代谢转化而生成 , 并且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 比如紫外线的照射会使黑色素细胞合成产生更多的黑色素 , 使皮肤变黑从而保护皮肤细胞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 因此 , 美白化妆品对黑色素合成的抑制要适当 , 如果作用过强可能会严重干扰黑色素生成而对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产生不利影响 。 此外 , 由于酪氨酸和酪氨酸酶也参与体内儿茶酚胺激素的代谢 , 美白剂过度作用也可能对儿茶酚胺激素的代谢产生不良影响 。
添加杜鹃醇的美白产品引起使用者皮肤产生“白斑”的事件就是此类产品造成消费者皮肤伤害的典型案例 。 因此 , 这也要求我们的生产企业严格落实主体责任 , 在开发美白化妆品时开展全面的安全性评估 , 以切实保证此类产品的使用安全 。
国际上对美白剂使用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也是给予了持续的关注 , 对相关原料的安全性不断有新的认识 。 2021年11月 , 欧盟消费者安全科学委员会SCCS发布了关于化妆品美白成分曲酸的初步评估意见稿SCCS/1637/21 , 结论是曲酸存在潜在内分泌干扰特性 , 当前欧盟化妆品中允许使用的最大浓度1%将不再被认为是安全的 , 曲酸被列入SCCS优先重新评估的清单中 。 国内外有关美白剂安全评估信息值得我们相关企业给予关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默默追赶海飞丝,我国本土洗发水迎来新曙光,网友:好用才是王道
- 下巴湖南芊影:双下巴是怎么来的?大多数人是第1种
- 我国长期染发会致癌吗?专家提醒:黑色染发剂更危险,还可以染发吗?
- 我国清华大学的“偷拍照”走红,向我们揭露现实:这才是真正的高贵
- 我国官媒不再沉默,说出日韩的阴谋,吴京的言论被推上风口,怎么了?
- 我国进价1万卖5万,一个“暴利行业”浮出水面,有甚者年收入超8亿
- 皮肤 我国“最低调国宝”护肤品,因太便宜被无视,网友:用后皮肤滋润
- 头皮丝域养发携手IPTV广告登陆湖南卫视跨年晚会,点亮2022水光璀璨
- 我国护肤品工厂:成分党和功能性护肤品的崛起
- 我国[合肥平面设计培训] 现在学习平面设计还有前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