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人缘好”,但是并不快乐?这一切,可能与“讨好型人格”有关
01你也是“讨好型人格”吗?
第一次听到“讨好型人格”这个概念 , 是从“天才作家”蒋方舟那里 。 她在一次节目中说 , 因为自己年少成名 , 喜欢的东西也和同龄人不一样 , “十分另类” 。
所以自己的少女时代 , 只能用“寂寞”两字形容 , 因为同学们都有意无意疏离她 。
为了能让别人喜欢自己 , 蒋方舟变得“谄媚” , 这就是她自认为“讨好型人格”的由来 。
文章图片
无独有偶 , 豆瓣上有个专门的“讨好型人格治疗所”小组 。 这个小组创建于2018年 , 截至目前已经有112209人加入 。 小组介绍是这样写的:
希望 , 这里可以为你带来拒绝的勇气 。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这是我看《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感慨最深的一句话 。 在这里你可以吐槽 , 你可以帮助他人 , 有什么过不去的呢 , 学会拒绝 , 先讨好自己 , 一切都会治愈的 。
这个带有几分疏离气息的“自留地”里 , 收录了各种小组成员的心情写照 , 也赋予了“讨好型人格”一词特别的含义 。
文章图片
也许有人会说 , 知道自己喜欢讨好别人 , 那就去改变啊!在这里矫情什么 。
其实 , 让自己停止讨好远没有这么简单 。
就像我在初中的时候 , 因为不爱说话 , 虽然学习好 , 但是朋友寥寥 。 后来好不容易交上了个朋友 , 却发现她和我交往的目的 , 是我的“矮搓不自信” , 恰好可以衬托她的“美丽又大方” 。
从那时候开始 , 我和人交谈之前 , 总会担心别人不喜欢我而字斟句酌 。 时间长了 , 心也累了 , 却仍旧没有什么人喜欢 。
所以 , 想改变“讨好型人格”真没这么简单 。
自甘委屈、唯唯诺诺的背后 , 是保护那个脆弱无助的内在小孩 。
文章图片
所幸上大学之后 , 我鼓足勇气 , 重新找回了那个真实的自己 。 但是改变的过程 , 不亚于一场鲜血淋漓的自我颠覆之旅 。
如果你也和我一样 , 也曾为“讨好型人格”而烦恼不已 。 那么这本《停止讨好: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人》 , 你不妨读一读 。
有意思的是 , 本书作者迈克·贝克特尔博士虽是人际关系方面的专家 , 但也曾长期身陷讨好模式不能自拨 。 在自我疗愈的过程中 , 他发现讨好行为的背后是内心的恐惧在作怪 。
所以这本书和其他同类书相比 , 不仅具有理论性 , 更具有实操性 , 因为都是作者本人的真实写照 。
让我们走进人际关系的真相:
“越让自己幸福 , 就会越使别人高兴 。 ”
02习惯讨好的人 , 到底在害怕什么?
“我需要人们喜欢我 , 所以我要让他们和我在一起的时候一直快乐 。 ”
想要终止“讨好-被嫌弃-讨好”的恶性循环 , 我们必须要知道 , 讨好别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
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理论 , 孩子小时候都是依赖父母的 , 他们也会随着父母的喜怒哀乐而转变情绪 。
健康的成长过程 , 能够帮助孩子明白 , 要关注真实的自我 , 而不是外在的评价 。
而如果没有完成良好的蜕变的孩子 , 就算长大之后 , 也会依靠外界的眼光来评价自己 。
父母对自己好 , 是因为自己好 。 父母对自己不好 , 是因为自己糟糕 。
因为过于在意他人的评价、接纳和认可 , 所以他们的内心被不安围绕 , 从而忽视了自己的真正需求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性潜规则:你的价值,决定着你在别人心里的位置
- 厉害的人,都在培养自己这几种能力,希望你也有
- 你且悄悄努力,慢慢等待,上天自有安排
- 中国最有名的3座名山,你都去打卡了吗?有生之年建议都去一趟
- 疫情肆虐,80后负债累累的你,还有勇气回家吗?
- 林庆昆|《完美伴侣》“离婚了,我就没有家了!”林庆坤为何是这个反应?
- 充满遗憾的人生,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 逆向思维:赚钱就是你要学有用的东西,不要学有道理的东西
- 卡耐基告诉你:提升女人气质的方法,在于这四点
- 我爱过你,后来放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