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太多就像牛反刍,稍不注意就陷入精神内耗了

审核专家:李献红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作为成年人 , 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 , 无论是面对同事、同学、家人 , 或是上司 , 似乎总有一段时间 , 无论如何努力 , 总也得不到他们认同或赞赏 。 我们开始怀疑 , 也开始不断反问自己: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去年《女心理师》的热播引发了人们的共鸣 , 大家或多或少地能从人物的片段中联想到身边真实的事件和感受 。

想太多就像牛反刍,稍不注意就陷入精神内耗了
文章图片
剧中的小莫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 他努力地讨好所有人 , 迎合所有人的请求 , 不拒绝所有人的加压 。 当自己被办公室排挤的时候 , 默默忍受 , 最后被逼到崩溃 。
可能还有很多人觉得这样的不顺情绪很正常 , 但是这就是“精神内耗” 。 在心理学上 , 有一个相关的概念 , 叫“思维反刍” 。
思维反刍是什么?
反刍是从牛、羊等动物的生物学概念中引进来的 , 最初是用来描述食草性动物中在进食的时候 , 会把食物进行反复的吐出和重新消化 。 心理学应用其引申义 , 认为反刍与积极和消极情绪均有关系 。

想太多就像牛反刍,稍不注意就陷入精神内耗了
文章图片
来源丨网络
其中 , 反刍的积极作用在古语中也有例子——三思而行、谋定而后动 , 这本身就是一种良性的自我反思状态 。 然而 , 反刍的消极情绪所带来的危害 , 更不容忽视 。
心理学家NolenHoeksema将思维反刍定义为个体无意识地持续关注自己的行为与思想 , 对当时的负面情绪及产生情绪状态可能的原因、可能带来的后果以及对事件中的细节进行持续而重复的思索 , 而不是积极地解决问题 。

想太多就像牛反刍,稍不注意就陷入精神内耗了
文章图片
作者丨见图
这种精神上的内耗 , 随着时间和程度的延伸 , 可以分为4个层次:
第1层——影响个人的情绪;
第2层——降低生活质量;
第3层——降低信心 , 透支心力;
第4层——恶性循环 , 心理失衡 。
1999年 , 心理学家Fritz将思维反刍的内容具体分为
情感、认知以及行为
三个层面 。
情感方面
的思维反刍主要是情绪性反刍 , 指个体持续停留在对事件的消极感受上 , 如“这感觉太糟糕了/我感觉很不好”;
认知层面
的思维反刍主要是意义寻找性反刍 , 指个体着重在寻找事情所发生的原因 , 如“他们为什么这样对我 , 我是什么事没有做好?”;
而思维反刍的
行为层面
主要是功能性反刍 , 个体主要关注于
负性事件所带来的实际影响
上 , 如“我没脸见人了/我一定会被辞退吧/我肯定会被骂死……” 。

想太多就像牛反刍,稍不注意就陷入精神内耗了
文章图片
想得太多 , 做的太少来源丨网络
就像牛羊吃东西 , 咽到胃里又再吐出来 , 然后又咽下去 , 循环往复 。 思维反刍就是有一个想法或者一个念头我们
反复去想
, 逐渐陷入循环 , 但是始终想不出具体解决办法 。
思维反刍的不良后果
一大部分研究认为 ,
思维反刍是抑郁情绪的认知易感因子
, 会引发、延长或者加重个体的抑郁情绪 。

想太多就像牛反刍,稍不注意就陷入精神内耗了
文章图片
负面事件会扩大人们对所要达到的理想目标与现实的差距 , 同时生活中倾向反刍的人 , 往往会
倾向于关注自我的负面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