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谋生之上,应有另外一种生活( 三 )


人类可说并不是先有了个人乃始有人群与社会的 , 实在是先有了人群与社会乃始有个人的 。 个人必在人群中乃始有其生存之意义与价值 。 人将在人群中生活 , 将在别人身上发现他自己 , 又将在别人身上寄放他自己 。
若没有别人 , 一个人孤零零在此世 , 不仅一切生活将成为不可能 , 抑且其全部生活将成为无意义与无价值 。
人与人间的生活 , 简言之 , 主要只是一种情感的生活 。 人类要向人类自身找同情 , 只有情感的人生 , 始是真切的人生 。 喜怒哀乐爱恶欲 , 最真切的发现 , 只在人与人之间 。 其最真切的运用 , 亦在人与人之间 。
人生可以缺乏美 , 可以缺乏知 , 但却不能缺乏同情与互感 。 没有了这两项 , 哪还有人生?只有人与人之间始有同情互感可言 , 因此情感即是人生 。 人要在别人身上找情感 , 即是在别人身上找生命 。
人要把自己情感寄放在别人身上 , 即是把自己的生命寄放在别人身上了 。 若人生没有情感 , 正如沙漠无水之地一棵草 , 僵石瓦砾堆里一条鱼 , 将根本不存在 。

钱穆:谋生之上,应有另外一种生活
文章图片
人生一切的美与知 , 都需在情感上生根 , 没有情感 , 亦将没有美与知 。
人对外物求美求知 , 都是间接的 , 只有情感人生 , 始是直接的 。 无论初民社会 , 乃及婴孩时期 , 人生开始 , 即是情感开始 。 剥夺情感 , 即是剥夺人生 。 情感的要求 , 一样其深无底 。 千千万万年的人生 , 所以能不厌不倦 , 无穷无尽 , 不息不止的前进 , 全借那种情感要求之不厌不倦 , 无穷无尽 , 不息不止在支撑 , 在激变 。
然而爱美与求知的人生可以无失败 , 重情感的人生则必然会有失败 。
因此爱美与求知的人生不见有苦痛 , 重情感的人生则必然有苦痛 。 只要你真觉得那物美 , 那物对你也真成其为美 。 只要你对那物求有知 , 那物也便可成为你之知 。 因不知亦便是知 , 你知道你对他不知 , 便是此物已给你以知了 。 因此说爱美求知可以无失败 , 因亦无苦痛 。 只有要求同情与互感 , 便不能无失败 。
母爱子 , 必要求子之同情反应 。 子孝母 , 也必要求母之同情反应 。 但有时对方并不能如我所要求 , 这是人生最失败 , 也是最苦痛处 。 你要求愈深 , 你所感到的失败与苦痛也愈深 。 母爱子 , 子以同情孝母 , 子孝母 , 母以同情爱子 , 这是人生之最成功处 , 也即是最快乐处 。 你要求愈深 , 你所感到的成功与快乐也愈深 。
人生一切悲欢离合 , 可歌可泣 , 全是情感在背后做主 。 夫妇 , 家庭 , 朋友 , 社团 , 忘寝忘食 , 死生以之的 , 一切的情与爱 , 交织成一切的人生 , 写成了天地间一篇绝妙的大好文章 。 人生即是文学 , 文学也脱离不了人生 。
只为人生有失败 , 有苦痛 , 始有文学作品来发泄 , 来补偿 。
但文学终是虚拟的 , 人总还不免仍要从文学的想像 , 转回头来 , 面向真实的人生 , 则依然是苦痛 , 依然是失败 , 于是因情感之逃避而有宗教 。
人把生命寄放给上帝 。 人不能向别人讨同情 , 因此在上帝身上讨同情 。 人不能生活在别人心里 , 因此想像生活在上帝心里 。 别人的心 , 我不能捉摸 , 上帝的心却像由我捉摸了 , 这便成为我的信仰 。
我信仰了上帝 , 便捉摸到了上帝的心 。 我爱耶稣 , 耶稣也一定爱我 。 我爱上帝 , 上帝也一定爱我 。 人生一切失败与苦痛 , 尽可向上帝身边去发泄 , 要求上帝给我以补偿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