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城一家人的冰雪情缘

本文转自:生活报
冰城一家人的冰雪情缘
文章图片
获奖后家人合影
冰城一家人的冰雪情缘
文章图片
冰城一家人的冰雪情缘
文章图片
张德祥和家人获得的部分证书、奖杯
冰城一家人的冰雪情缘
文章图片
张雪松带领学生参加全国雪雕比赛
冰城一家人的冰雪情缘
文章图片
张德祥祖孙三代雕冰雕
冰城一家人的冰雪情缘
文章图片
冰城一家人的冰雪情缘】冰雕《营造一片蓝色的海》
冰城一家人的冰雪情缘
文章图片
生活报采访人员吴海鸥王晓晨
在银装素裹的寒冬 , 诞生了冰城的独特艺术——冰雪艺术 , 它既是哈尔滨独特的城市名片 , 也是很多哈尔滨人热爱的事业 。 在冰城有这样一家人 , 祖孙三代都对冰雪有着不同寻常的感情 , 被称为“冰雪一家人” 。
上世纪八十年代起 , 张德祥开始参加冰雕比赛 , 1993年在哈尔滨举办的第一届家庭冰雕比赛中 , 他们一家四口获得了一等奖 , 这些年 , 全家人获得的奖杯、证书近百个 。 日前 , 采访人员采访了这家人 , 感受他们浓浓的冰雪情结的同时 , 也试图解码冰城人的冰雪基因 。
A
参加冰雕比赛从此爱上冰雪艺术
“给儿子起名都带‘雪’零下十几度工作不觉冷”
“张德祥一家在哈尔滨的冰雪圈太有名了 , 他自己是著名的冰雕、雪雕师 , 而且一家五口都搞冰雕、雪雕 , 光奖状、奖杯就摆了一面墙 , 绝对的‘冰雪世家’ 。 ”圈里人这样介绍张德祥一家 。
张德祥曾经当过美术老师、中学校长 , 从小就对冰雪有着特殊的感情 , 就连给两个儿子起名也不忘加上“雪”字 , 老大叫张雪松、老二叫张雪涛 。 因为年近八旬、听力有些受损 , 但在儿子张雪松的配合下接受采访时 , 一提到冰雪 , 就特别高兴 。
说起张德祥开始制作冰雕 , 还要源于一个偶然的机会 。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 , 那时张德祥还是哈市一所中学的美术老师 。 一次 , 爱人朱青偶然在兆麟公园看到有人在参加冰雕比赛 , 回家后对张德祥说:“你是美术老师 , 敢不敢也去参加比赛?”当时的张德祥没有半分犹豫就应战了:“那有什么不敢!”于是第二年 , 他就报名参加了冰雕比赛 。 “当时雕了一个《吹泡泡的小孩》 , 两天比赛下来累够呛 , 虽然啥也没得着 , 但是觉得心里挺愉悦 。 ”从此 , 他与冰雪艺术结下了一生的缘分 。
“冰雕又软又脆 , 一见光还融化 , 所以你就得在零下15度以下、冰冻上以后 , 才可以雕刻 。 搞冰雕 , 你是越偷懒、越挨冻 , 越干得欢 , 就越不觉得冷了 。 ”张德祥回忆说 , 这些年暖冬 , 天气不像以前那么冷 , “我们雕到紧张的时候 , 全身热得一身汗 , 有时候手套也摘掉了 , 根本不觉得冷 , 连续工作五六个小时 , 就想着快点把作品完成 。 ”
B
冰雕工具主要由木雕工具转变而来
“第一代冰雕师大多雕塑或美术专业出身”
“搞冰雕需要有一定的美术或雕塑基础 , 所以我们第一代冰雕技师大都是雕塑或美术专业出身 。 上世纪末哈尔滨的各项冰雕、雪雕比赛在全国首开先河 , 制作冰雕、雪雕的首批技师 , 可以说都是从哈尔滨走出去的 。 ”
据张德祥介绍 , 他刚接触冰雕时 , 冰雕绝对是个小众艺术 , 最开始连冰雕的工具都没有 , 冰雕的工具大都是木雕工具转变来的 , 起初就是木工用的刨子里的铁片 , 大家叫它刨刃子 , 拿它简单焊个把儿 , 就用它做冰雕 。 后来大家为了制作冰雕更能体现效果 , 开始用木刻刀 , 有平的 , 也有带弧度的以及带各种角度的 , 还有一种工具叫“叉子” , 就是带小齿的平刀 。 后来才有了专业的冰铲、冰叉、冰锥等冰雕的常用工具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