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52岁以济公成名后,他一直“以戏济世”:游本昌当得起艺术家三字( 三 )


济公|52岁以济公成名后,他一直“以戏济世”:游本昌当得起艺术家三字
本文图片

这则报道写得十分厉害 , 他从两个角度诬陷 , 让人不得不信 。
第一 , 提出立体合同一词 , 这容易让人联想:如果当事人没说过 , 这个词从哪儿来的?
第二 , 道德绑架 。 影射一个演过“佛”的演员 , 就不能谈钱了 。
要不是当时游本昌录了音 , 真是跳进黄河洗也洗不清了 。 真相是什么呢?
1、拍摄续集时 , 游本昌妻子患上了癌症 , 他想专心陪妻子抗癌 , 建议片方换一个演员 。
济公|52岁以济公成名后,他一直“以戏济世”:游本昌当得起艺术家三字
本文图片

2、立体合同是从前和制片方讨论过的宣传方案 , 但并未因此要过价(根本没想演 , 谈何要价呢) 。
原来 , 是制剧方担心游本昌版“济公”太深入人心 , 不买新剧的帐 , 所以来这么一出 。
游本昌起诉后 , 此案以报社向游本昌公开道歉并赔款2000元作为了结 。
这些事对游本昌打击都很大 , 但市场上对他的呼声还是很大 。
可是为何在1989年《济公》上映之后 , 游本昌就消失了呢?
答案是 , 游本昌不认同当时的创作风气 , 退圈了 。
1990年左右 , 全国各大剧团开始搞体制改革:保留剧团的建制 , 通过改革内部管理制度增加效益 , 同时鼓励大家搞第二职业 。
游本昌也接到了“指标” , 要他搞第二职业 , 完成创收指标 , 他怼领导:
“文艺工作是为观众服务的 , 为弘扬真善美服务的 , 什么时候要为人民币服务啦?”
这番快言快语就是给领导上眼药啊 , 他此后的处境可想而知 。
济公|52岁以济公成名后,他一直“以戏济世”:游本昌当得起艺术家三字
本文图片

其实游本昌也不是想唱高调 , 只是他有原则 。
既然“道”不同 , 就不与之谋吧 。 游本昌退出剧团 , 成立了自己的演艺公司 。
公司的本质就是创造效益 , 但游本昌并未因此改变初衷 , 一直没改过自己的这个“原则” , 后面我们会讲 。
人生经历是教训 , 也是磨刀石 。
2010年南都周刊采访他时 , 游本昌曾自嘲过自己的臭脾气:
“情商很低 , 有点旧知识分子的清高 , 万事不求人 。 ”
但他接着又说:
只要是自己认为对的 , 就不要妥协 , 莫扎特并不知道自己会具有如此高的声望 , 梵高活着时也没想到自己的画将拍到上千万美元 。 ”
济公|52岁以济公成名后,他一直“以戏济世”:游本昌当得起艺术家三字
本文图片

游本昌老师太刚了!
拒绝无低线表演33年、80岁卖房拍剧 , 他一辈子都很“纯”
从1990年到2023年的33年间 , 中国文艺界、演艺圈 , 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比如 , 游本昌提出过建议的“电视剧立体策划”现已成为主流;比如那些牺牲品质拼流量的做法 , 曾被膜拜又被摒弃 。
可游本昌老爷子还是一如既往、天真未变 。
比如 , 改台词精益求精这件事 。
1985年 , 《济公》中 , 有一场济公上街吃人家肉包子的戏 , 游本昌给改了:“拿人包子不能白拿 , 那不成抢了吗?”于是 , 我们看到的剧情是:济公扔过去三枚铜钱 。
2023年 , 《少年歌行》里 , 游本昌演忘忧大师 。
原台词是“寒水寺是你【暂时栖息】的地方” , 游本昌改为“【一时栖息】”;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