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水解小分子透明质酸钠-舒敏抗炎修复效果研究( 二 )


BC组相比 , NC组的IL-1α、TNF-α含量显著上升 , 说明本次实验刺激条件有效;与NC组相比 , 样品HYDHYA?致修组的IL-1α、TNF-α含量显著下降 , 表明本品具有抗炎功效 。
屏障损伤修复功效检测
采用SLS刺激3D皮肤模型(Epikutis?) , 模拟人体斑贴实验构建“SLS-Epikutis”皮肤刺激性损伤模型 。 采用表面给药的方式 , 将样品模拟人体使用过程 , 均匀涂布于实验构建的“SLS-Epikutis”皮肤刺激性损伤模型表面 , 通过检测模型组织形态学结构变化及屏障相关蛋白 ,评价样品促进“SLS-Epikutis”刺激性损伤模型屏障修复的功效 。

功效水解小分子透明质酸钠-舒敏抗炎修复效果研究
文章图片

图4 模型组织形态变化示意图
组织形态检测结果显示 , 与BC组相比 , NC组表皮模型角质层疏松增厚 , 活细胞层受损、有空泡出现 , 说明SLS刺激条件有效;与NC组相比 , PC(WY14643)组模型四层结构边界清晰 , 活细胞层细胞排列紧凑 , 角质层疏松增厚现象明显改善 , 说明本次检测体系有效 。
与NC组相比 , 样品HYDHYA?致修组模型四层结构边界清晰 , 活细胞层受损情况显著改善 , 角质层疏松增厚现象也显著缓解;由此可知 , 样品HYDHYA?致修对SLS造成的3D表皮模型形态学损伤具有一定的修复功效 。

功效水解小分子透明质酸钠-舒敏抗炎修复效果研究
文章图片

与 BC 组相比 , NC 组的 FLG、LOR、CD44 蛋白含量显著下降 , 说明本次实验对刺激条件有效;与 NC 组相比 , PC 组的 FLG、LOR、CD44 蛋白含量显著上升;样品HYDHYA?致修的FLG、LOR、CD44 蛋白含量显著上升 , 表明HYDHYA?致修对SLS 造成的 3D 表皮模型屏障损伤具有修复功效 。
综上实验结果表明HYDHYA?致修有着明显的舒敏、抗炎、皮肤屏障修复等功效 , 拓展了透明质酸功效范围 , 从而给广大客户提供了更多配方的可能 , 最终使消费者受益 。
结果及讨论

功效水解小分子透明质酸钠-舒敏抗炎修复效果研究
文章图片

图9 透明质酸结构示意图
透明质酸又称玻尿酸或玻璃酸 , 通常以钠盐形式存在 。
是一种以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葡萄糖醛酸为双糖重复单元构成的大分子粘多糖[3] , 其化学式可简写为(C14H21NO11)n , 一个透明质酸双糖重复单位分子量是379Da , 长度约为1nm[4,5] , 人体表皮细胞外空间约为9-50 nm的厚度区域[6] , 理论上当皮肤表皮细胞外空间的厚度大于透明质酸的最大尺寸时 , 透明质酸均可进入表皮细胞外空间 。
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证实HA为一线性单链 , 在水溶液中扩展成随机的螺旋状[7,8] , 螺旋的直径约500nm 。 HA分子中每一双糖单位均含有一个羧基 , 在生理条件下均可解离成负离子 , 等空间距离负离子的相互排斥 , 使其分子在水溶液中处于松展状 , 占据了大量空间 , 可结合多于本身1000倍的水(千倍锁水) 。 当浓度达到0.1%时 , HA分子即可相互缠绕 , 形成网状结构 , 赋予HA溶液特异的流变学性质 , 该特性是HA具有粘弹性和发挥生理功能的基础 。
样品HYDHYA?致修透明质酸钠分子量<10kDa , 具有良好的渗透性 , 可以顺利进入皮肤 , 具有很好的生物兼容性 , 在机体有很多活性结合位点 , 当透明质酸进入皮肤后 , 主要可以发挥以下功效:
其一:透明质酸是皮肤主要成分之一[9] , 有很好的生物兼容性 , 可以增加皮肤透明质酸及水分的相对含量 , 透明质酸可以作为体液成分分担外界的刺激 , 起到很好的防护作用;
其二:实验表明当皮肤受到外界刺激后 , 透明质酸可以促进丝聚蛋白及兜甲蛋白的合成 , 进而促进受损细胞的修复 , 促进伤口愈合[10] , 同时透明质酸是皮肤修复的原料之一 , 通过引入透明质酸进行的皮肤修复 , 既可以增加修护所需的原料 , 又可以调节相应的机体免疫修护 , 一举两得;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