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青评论
对于“逆社会时钟” , 我们不要美化也没有必要带有偏见 。
【社会时钟|逆社会时钟:在属于自己的时区里,一切都准时】最近“逆社会时钟”小组在某网络平台生长 , 目前超过5万人加入 , 他们当中有的人28岁读大学、有的人20多岁到山上过起隐居生活、有的人40岁才怀头胎……总之 , 这个小组的人很多都不遵循人生的“寻常节拍” , 没有按照世俗的“既定路线”来过自己的人生 。
本文图片
什么是“逆社会时钟”?有必要先了解一下“社会时钟” 。 社会心理学将社会时钟定义为“个体生命中主要里程碑的心理时钟” , 通俗来讲 , 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什么年龄要做什么事” 。 而“逆社会时钟” ,就是不再遵循“什么年龄做什么事”的成人法则 , 尝试摸索自己的生命节奏 。
对照一下小组里这些人的“叛逆”故事 , 我觉得我也可以算是一个“逆社会时钟”的人:早就过了人们眼中的最佳结婚年龄 , “一把年纪”的我居然有时还会想换个地方生活(还是跨省的那种)……有时 , 我都会被自己一些想法给吓到 , 但小组里这些人的故事让我觉得自己并不是“最叛逆”的那一个 。
按部就班是很多人的人生预设 , 他们会给某些特定的年龄段赋予各种“应该” 。 比如你应该考上大学 , 毕业了你应该找工作 , 30岁之前你应该结婚 , 结婚之后你应该几年之内要孩子……在各种“应该”的安排、支配中 , 一代又一代的人生就像一台被拧紧发条的时钟 , 年龄就是表盘上的刻度 , 督促人们在每个规定的时段完成相应动作 。 甚至终其一生 , 都在“赶趟”“完任务” , 慌张且匆忙 。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但“赶上”了就是对的人生、正确的节奏吗?并不尽然 。 有人在催促中匆忙结婚却发现对方不是对的人 , 有人听从安排获得了别人眼中的“好工作”却发现自己并不喜欢……完成了“规定任务”却平添人生苦闷 , 这种“按部就班”的结果显然事与愿违 。 正因如此 , 许多人才会选择慢一些 , 不再“按时完成规定动作” , 掌控自己的人生节奏 。 即便社会对于重大生活事件的适宜年龄有其一致性 , 比如结婚生子 , 但人是多样性的生物 , 注定无法被安然地安放在社会时钟的精密刻度里 , 而且社会的发展也让人们有了多样选择的可能 。
“逆社会时钟”固然会带来更多自由 , 但事物总有AB两面 。 与社会时钟逆向而行 , 虽然挣脱了束缚 , 但需要面对更多的不确定因素 。 “纵然自己渴望率性而为 , 周遭也不容许 。 ”比如40岁才怀头胎 , 几乎与通常的婚育时钟相悖 , 承受的压力与质疑也可想而知 。
因此 , 对于“逆社会时钟” , 我们不要美化也没有必要带有偏见 。 人生选择原本多元 , 有人喜欢快 , 就有人喜欢慢;有人喜欢按部就班 , 就有人喜欢随心所欲 , 无论是选择“顺社会时钟”还是“逆社会时钟” , 只要不违背法律法规 , 不违反公序良俗 , 只要自己内心充盈 , 便不必有早和晚的纠结 。
正如“逆社会时钟”小组建立者的分享:“有人单身 , 同时也有人结婚 。 世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发展时区 。 不用嫉妒或羡慕 , 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 。 所以 , 放轻松 。 你没有落后 , 你没有领先 。 在命运为你安排的属于自己的时区里 , 一切都准时 。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白岩松|不久后的未来,这个社会,正在静悄悄地“抛弃”这4类人
- 逆向思维:赚钱就是你要学有用的东西,不要学有道理的东西
- 本文转自:新华图片寒假期间 #(社会)多彩活动过寒假
- 社会性 熊玲:什么是无意识?
- 80后美女医学博士:怀孕生子后瘫痪,被丈夫抛弃,4年后逆风翻盘
- 一位中产爸爸的怒吼:没人告诉家长,教育是用来社会分层的
- 惊喜接二连三出现,生肖牛在2022年1月底遇到伯乐,逆袭职场
- 社会怪象:年轻人不要996,却偏爱临时工,工资日结这么香
- 旧社会中因为社会环境混乱等一系列原因 怀孕六个月婆婆嫌弃,预产期前几天肚子里是个女孩
- 不要再跟我说什么逆袭了:普通人,一生平安健康,就是最大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