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和|真正有本事的人,是没有“架子”的人

01
农村有句骂人的话:“摆什么臭架子 。 ”
但凡喜欢趾高气扬的人 , 都会被人瞧不起 , 而他本人 , 却浑然不觉 。
人民论坛刊登过一篇文章《享受岂能是头衔》 , 里面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
某教授投稿到某出版社 , 过了几个月也没有回复 , 就主动催问 。
编辑拿出稿件一看 , 落款有二十多个头衔 , 占了大半页纸 。 某教授以为 , 凭借这些“功劳” , 随便可以发布一篇文章 。 可惜 , 他的文章 , 编辑看不上 。
有趣的是 , 编辑在回件中 , 把所有的头衔抄下来 , 然后加了一句话——水平不够 , 恕不能用 。
隔着时空 , 都能想象到 , 某学教授 , 拿着回件 , 脸都绿了的样子 。
架子是一种虚伪的面子 , 一旦拿起来 , 表面上是往自己的脸上贴金 , 实际上是给自己抹黑 , 还让别人看把戏 。
诚然 , 真正有本事的人 , 是没有“架子”的人 , 懂得谦卑做人 。
顾和|真正有本事的人,是没有“架子”的人
本文图片

02
人在职场:居高不临下 。
孔子说:“以众攻寡 , 而无不消也;以贵下贱 , 无不得也 。 ”
集合大家的力量 , 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好;尊贵的人 , 求见卑微的人 , 就没有不得人心的 。
人在职场 , 难免有位置的区别 , 收入的等级 。 当你混迹多年之后 , 自然会优于新入职的人 。 毕竟 , 大部分的单位 , 都讲究“论资排辈” 。
资格老 , 功劳大 , 位置高 , 对应的是“高处不胜寒” 。 如果你不懂得用权 , 还常常弄权 , 肯定会弄丢权力 , 甚至会跌入低谷 。
三国时期的司马睿外出巡查 , 住在建业 。 身为一国之君 , 却不受当地人尊重 。
他问大臣王导 , 如何是好?
王导没有直接回答 , 而是安排他去拜访当地的名人顾荣、贺循 。
通过几次走访 , 司马睿和群众贴近了 , 威望也高了 。
在电视剧里 , 我们常常看到天子出巡的画面 。 前面有高头大马、士兵 , 敲锣打鼓 , 通知周围的人 , 要回避;后面有一大群官员跟着 , 随时听候天子的安排 。 本地的官员 , 走出城门 , 到几十里外的地方去迎接 。
作为普通人 , 对于天子 , 避之不及 , 唯恐冲撞了 , 带来灾祸 。
要知道情况 , 就要听其言 , 观其色 。 可是身边都是虚假的话和脸色 , 如何查得清楚?
做人 , 放下了架子 , 和普通人坐在一条板凳上 , 才能听到真实的声音 , 得到尊重 。 金杯银杯 , 不如群众的口碑 。
顾和|真正有本事的人,是没有“架子”的人
本文图片

03
人在家庭:有理也不争 。
有道是 ,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 。
【顾和|真正有本事的人,是没有“架子”的人】任何家庭 , 认真观察一番 , 就会发现很多鸡毛蒜皮的小事 , 放大来看 , 就是鸡飞狗跳的大事 。
古人说:“致安之本 , 惟在得人 。 ”
家庭要和谐 , 事情如何办 , 结局如何 , 并不是最重要的 , 最重要的是如何做人 。 只要人心齐了 , 坏事也会扛过去 , 好事自然会发生 。
《言语》里有一个故事:东晋大臣顾和带着外孙和孙子去庙里游玩 。 有的人在庙里哭 , 有的人却不哭 。
顾和问:“在同一个庙里 , 为什么会有两种人啊?”
外孙说:“得到了宠爱的人 , 就哭了 , 没有得到的 , 就不哭 。 ”
孙子说:“不对啊 , 忘情的人哭 , 不忘情的人 , 不哭 。 ”
公说公有理 , 婆说婆有理 。 顾和作为大臣 , 也无法判断到底谁说得对 , 只能一笑而过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