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 精神疾病总是反复发作?那是因为你没做好这3件事

知乎上有这么一个问题:患上精神疾病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有人回答说“离不开的医院,回不去的家”,因为自己的病情总是反反复复,不得不过着从“医院—家”两点一线的生活,感觉无比无助和绝望 。
抑郁症 精神疾病总是反复发作?那是因为你没做好这3件事
文章图片
精神疾病是一种高复发性疾病,高到什么程度呢?《今日精神病学》的数据显示,在常规治疗的前提下,初患精神疾病的人2年内的复发率可达40%~50%,5年内的复发率更高,可超过80% 。
精神疾病每复发一次,便会给后续治疗增加一定难度 。老病号们可能会有这种经历:复发前使用一定量的某种抗精神病药物很有效,但复发后再使用这个剂量就不管用了,这其实就是复发带来的后果 。
不止如此,精神疾病反复发作还伤脑 。发表在Current Psychiatry上的一篇文章表明,精神病每发作一次,我们都会损失大约11ml的脑组织 。“人体指挥中心”如果持续缩水,会带来更严重的后果,比如社会功能残疾,患者不得不离开校园或者工作岗位,进而对治疗失去信心,自暴自弃,形成恶性循环 。
因此,在跟精神疾病这种持久战中,我们应把预防复发当成重要治疗目标 。那具体要怎么做呢?
小编给大家总结了“十八字方针”,只要你能做好这三点,就能有效减少精神疾病的复发 。
抑郁症 精神疾病总是反复发作?那是因为你没做好这3件事
文章图片
01坚持规范治疗
对于精神疾病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仍是以药物治疗为主,但是有些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不好(通俗点说,就是没按照医生的叮嘱用药),这是导致病情总是反复发作的关键原因 。
我的一个朋友就是一个反面教材 。她的孩子在14岁时被诊断为抑郁症,这些年来先后辗转多家医院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 。细聊之后发现她有一个非常严重的用药误区:一旦发现孩子吃了2周的药没见效,便把这家医院拉入“黑名单”,而转去其他医院就诊 。
朋友这种急于治好孩子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种做法非常不可取!要知道,跟感冒、发烧等疾病不一样,抑郁症在用药最初的一两周内可能见不到效果,甚至可能会因为药物副作用比药效先出现,形成“疾病越来越严重“的假象,但这并不代表药物并没有起作用 。
精神疾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并且要遵循“足量、足疗程”的原则 。足量比较好理解,是指最佳有效剂量,那何谓足疗程呢?这还要先从精神疾病治疗过程说起 。
精神疾病的治疗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急性期治疗、巩固期治疗和维持治疗,其治疗目标是不一样的 。

  • 急性期治疗的目标是消除疾病症状,促进受损功能恢复;
  • 巩固期治疗的目标是巩固或进一步提高急性期的治疗效果,预防疾病反复发作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
  • 而维持期是在预防复发的同时,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

不同治疗阶段的用药时间也是不一样的 。以抑郁症来说,《中国抑郁障碍防治指南(第二版)》建议,急性期的治疗要8~12周,巩固期要4~9个月,维持期至少要2~3年 。
所以,我们不能因为短时间没见药效就放弃这种药物,也不能因为见到症状缓解就马上停用药物,这会大大增加疾病的复发几率 。有研究表明,与持续抗抑郁治疗的患者相比,间断用药的抑郁患者复发几率可提高70% 。
当然,有些患者可能会因为药物的不良反应而擅自停药,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可以通过“调整药物剂量、更换用药物种类”等方法来降低或者消除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