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我们人也是这样的,如果我每次一做事,就会被纠正,被指导,我们就会学会自己是失败的,是做不好事情的这个想法,那么我们就学会了无助和绝望 。
文章图片
不努力=习得性无助?
上文中提及,孩子们形成习得性无助的原因一部分是来自养育者的过分干涉和保护 。
文章图片
过分介入的养育者,可能会导致孩子在应该要有分离、独立的自我的阶段,也就是5-8岁的阶段,没有办法好好地完成 。
缺乏独立的自我、或者自我的概念过于薄弱的儿童,对自己的能力没有清晰的认知,也对于自己是谁,想做什么,想争取什么没有任何的概念 。
因此从动机上,孩子本身就没有努力、进取、主动的动力,但是这并非来自于孩子天生是“懒”的,是“不努力”的,而更多是后天养育的结果 。
文章图片
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家长对于孩子的评价性言论,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可能还会进一步压抑孩子挑战困难的动力 。
不知道有多少家长,在孩子重复做不好某件事的时候,会一边说着“怎么这点小事都做不好”,一边替孩子完成这件事情 。
我们大人常常太把自己当大人看了,在我们眼里,孩子们总是不让人省心的,我们好像没有办法不去盯着他们的一举一动,生怕他们做错了任何一件事 。
文章图片
但是我们纠正他们的错误,什么事情都要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指导,其实是在向孩子们传达,你什么都做不好,你什么都做不对,你要是自己一个人独立做事,肯定是要失败的 。
这样一来,孩子们对于挑战困难就会采取回避的态度,因为在他们的内心,可能早已形成了一种“自己无能”的核心信念了 。
更何况,很多时候我们容易孩子还小的时候早早地就对他们下定义,比如“这孩子就是懒,不爱动脑子,但其实很聪明”“这孩子和他爸一样,就是不上进”等等……
文章图片
孩子们过早地在还没有形成独立人格的情况下,是难以被轻易定义的,但可悲的是,我们大人们往往在这个方面过于自信,认为自己识人有方 。
殊不知我们过早的定义,事实上给孩子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在阿德勒的理论中,孩子过早被定性,容易造成他们日后按照同样的模式生活 。
被我们定义为懒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会认为自己上进是危险的,是不应该打破这个平衡的 。
如何打破习得性无助的魔咒?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行为上的策略 。
文章图片
习得自信
要让孩子学会做一个自信勇敢、迎难而上的人,我们首先要改变的不是孩子,而是我们自己 。
不放心孩子走出第一步,有第一次摔倒、失败、第一次重头再来然后成功的体验,那么孩子在面对未来更加崎岖的道路的时候,只会手足无措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本文转自:杭州通都市快报综合 今早 女子相亲吃火锅花1000多元被要求AA!女方:不能理解,已拉黑……网友:什么火锅这么贵?AA没毛病
- 本文转自:鲁南网河南驻马店 河南一女子敲门进婆婆房间,正好看到这一幕,网友:不合适吧?
- 本文转自:鲁南网广东茂名。|广东公公说不喜欢女孩,关爱起来一点不含糊,网友:刀子嘴豆腐心
- 春节|【乱弹4】“过年去我家!”“滚!”
- 本文转自:央视新闻离过年还有10天!《夜读》当然会专门为你制造些仪式感——呐 10个生活建议,请收!
- 本文转自:太原广播电视台“养个好儿子 「太原好人」李娜:八年如一日 孝老爱亲家和睦
- 本文转自:鲁南网山东临沂。|夫妻新婚2夜后,婆婆不让儿媳守空房却使“怪招”,网友:有意思
- 本文转自:九派观天下恭喜你成功切换到寒假模式 到底该怎样合理充实度过呢 快来看看江农er...|点开查看,是谁悄悄更新了寒假状态
- |发生在婚姻之外的爱情,是真爱吗?他们的答案很现实
- 本文转自:鲁南网上海一女子等老公下班回家后各种贴心照顾。|男人家庭地位“天花板”?女子各种贴心照顾老公,原因太真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