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阳光普照》和孩子背后的阴暗面( 二 )


就像他自己所说的:“我没有暗处 , 只有阳光 , 二十四小时从不间断 , 明亮温暖 , 阳光普照 。 ”
“他对人很好 , 有时候会觉得 , 他好像把所有的好都给别人 , 忘了留一点给自己……”大家都觉得他很好 , 除了他自己 。 这便是他的问题所在:忘记爱自己 , 或者说没有自我接纳 。
孩子|《阳光普照》和孩子背后的阴暗面
本文图片

为何无法接纳自身阴暗面?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父母有条件的爱 。
在阿豪家庭里 , 父母爱得分明:阿和之所以不被爱是因为他学习不好、调皮、不懂事;阿豪学习好、懂事 , 才会被接受、被爱 。
孩子认为爱是有条件的 , 自身不够好的部分、阴暗的部分 , 是不被允许存在的 。
听话、善良、乖巧 , 是“好的”;偶尔的自私、愤怒、嫉妒、反抗就是“坏的” , 需要被抑制 , 这使得我们不断的想办法来镇压住这些“暗潮” , 内心疲惫不堪 , 压抑又无力 。
也许 , 父母的本意是为了孩子好 , 孩子也只是想努力靠近父母的期望 , 只是在这过程中 , 有条件的爱让孩子觉得自己像个物品 , 只有足够完美 , 只有对别人有用 , 才会被爱 , 才是有用、有价值的 , 未曾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和阴暗面 , 更未曾学会真正地爱自己 。
孩子|《阳光普照》和孩子背后的阴暗面
本文图片

孩子|《阳光普照》和孩子背后的阴暗面
本文图片

结语:
与自己好好相处是很多人需要攻克的一大难题 。
人人都希望自己是可爱的 , 是可以被爱、被接纳的 , 但孩子的自我接纳能力源于父母或其他抚养者的无条件接纳 。
若“没有暗处 , 只有阳光” , 我们的心灵受到了辖制 , 失去了原本的自由 , 开始变得敏感、谨慎、防御 , 以美好的假面具呈现给世人 , 内心却痛苦挣扎 。
“接纳自我”这个过程看似简单 , 但实践起来却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 , 也会受到我们自身防御机制的干扰 。
【孩子|《阳光普照》和孩子背后的阴暗面】有时也是需要借助外界的力量和专业人士的帮助 , 此时不妨试试专业的个人成长心理咨询师来帮助自己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