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自己的人 有这样的结果与一个人的认知有关,下两个心理学效应就足以做出解
看不见自己的人 , 往往过不好这一生 。
曾听过一则很有深意的故事 。
森林里 , 乌鸦向自己的朋友黄鹂抱怨道:“这里的小动物们太差劲了 , 各个都喜欢嘲笑我排挤我 , 我要搬走了 。 ”
黄鹂愣了愣对乌鸦说:“你有没有想过 , 倘若你不改变自己的声音 , 永远不会被欢迎 。 ”
生活中 , 很多人同乌鸦一般 , 能看到别人的缺点 , 能指出别人的错误 , 可总是看不到真实的自己 。
这便是所谓的“乌鸦定律” , 是指当一个人不懂得改动自身的缺陷时 , 那么很多问题就会常常困扰着自己 , 因为问题可能就出在自己身上 。
但是 , 为什么很多人看不到自己的问题 , 总爱从别人身上找原因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 , 有这样的结果与一个人的认知有关 , 以下两个心理学效应就足以做出解答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达克效应”
“达克效应”的产生 , 源于一场有趣的“意外” 。
匹兹堡一名男子抢劫银行后逃跑 , 但很快被抓获 , 面对前来逮捕自己的警察 , 该男人十分诧异 , 因为他觉得别人应当看不到自己 。
有这样的认知 , 源于该男子在脸上涂抹上了柠檬汁 , 他认为柠檬汁是隐形墨水 , 所以能让自己的五官被虚化 。
的确 , 柠檬汁写在纸上时无法被轻易看到 , 只有加热后才会变成棕色 , 可这也只是因为柠檬汁颜色透明 , 而非能真正做到“隐形” 。
心理学家邓宁看到这个案子时 , 他决定研究为什么这名男子会如此笃定自己不会被抓住 。
经过大量的实验 , 邓宁得出三个结论:
1、能力越低的人 , 越容易自我感觉良好;
好比很多学渣考试结束后十分骄傲 , 他们会觉得卷子上有不少题自己都做出来了 , 明明成绩不高 , 他们却十分满足 。
文章图片
2、能力差的人 , 往往会低估真正有能力的人
同样用学渣来举例 , 当一个人学习不好时 , 总觉得学霸学习好也没什么了不起 , 他们甚至觉得只要自己好好学成绩也能上去 。
3、能力差的人往往会受认知的局限 , 从而无法发现自身的不足 。
最后一点其实也很容易理解 , 前面被抓的抢劫犯之所以犯低级错误 , 其实就是因为无知 , 也是因为无知 , 他才将自己所拥有的为数不多的知识奉为真理 。
所谓“达克效应”便是指无知容易让人产生自信 , 从而沉醉在自己所营造出的虚假优势中 , 高估自己 , 低估他人 。
于是 , 这样的人一旦犯错 , 第一时间会选择从别人身上找原因 。
在他们心中 , 所有的失败都不是自己不行 , 而是条件不足、人脉不够、时机未到 , 因为他们根本不懂得如何改变自己 , 从而获得成功 。
反而是认知高的人 , 知识储备量大 , 能力足 , 这才会不断从自己身上寻找突破口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酸葡萄效应”
《伊索寓言》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
狐狸在花园里散步 , 看到了又大又圆的葡萄 , 它十分想吃 , 却够不到成熟的葡萄 , 尝试多次后 , 它说“反正这葡萄是酸的” , 说完转身离去 。
现实生活中 , 很多人都和狐狸一样 , 明明知道一件事无法成功是自己的问题 , 却会从别人的身上找原因 。
这便是所谓的“酸葡萄效应” , 是一种常见的自我防御机制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女子去男朋友家很勤快,做了美甲还洗碗,过来人:那么恨嫁吗?
- 人无三六九等 敢不“将就”是一种能力,有这种能力的女生,才更有可能收获幸福
- 杨迪与17年女友分手:“上岸第一剑,先斩意中人”?
- 不是所有的误解 格局越高的人,这些话越是懒得解释
- 一个人的能力 一个人越有本事,越能“好好说话”,具体原因很好理解
- 一个人历经磨难,开始翻身时才会有这些“迹象”
- “一个人的素养跟内涵 越没本事的人,越爱说这些话,有本事的人反而不爱说
- 你爱的人对你再好,做不到这两件事的时候,大多是虚伪之爱
- 好胜者 那个敢拒酒,敢承认自己不行的人,往往爬得更高
- 看透这些情欲真相的女人,男人不敢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