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这件事 大概率会成功的表白,往往是因为表白者早早就确定了这“两件事”

爱情这件事 , 是无法急于求成的 。
感情里 ,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
很多人暗恋一个人时 , 可以默默持续好多年;喜欢一个人时 , 可以为表白准备好久 。
但是 , 真到了表白的时候 , 却只会付出很短的时间 , 甚至在被对方拒绝后 , 头也不回地离开 , 似乎这就是最体面地放手 。
说起原因 , 无非是因为对方拒绝了自己 , 所以没有了坚持的必要 。
不过这个被拒绝的人忘记了 , 爱情不该是一个人的表演 , 从心动到喜欢 , 从喜欢到表白 , 都需要有对方的参与 。
正如曾经看过这样一句话:“表白 , 应该是最终胜利时的号角 , 而不应该是发起进攻的冲锋号 。 ”
与其说表白的目的 , 是宣布自己的喜欢 , 不如说是为追求画下一个句点 。
爱情这件事 大概率会成功的表白,往往是因为表白者早早就确定了这“两件事”
文章图片
也就是说 , 追求在前 , 彼此明确了心意在前的时候 , 才有表白的必要 , 因为对方会不会接受表白 , 表白前就能知道 。
如同那些大概率会成功的表白 , 往往是因为表白者早早就确定了这“两件事” 。
01.
信任是否充足
心理学家罗斯曾经做过一项实验 , 随机寻找几十名大学生 , 询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在校园里走动 。
结果 , 愿意背牌子的人 , 认为不仅自己会同意 , 大部分人也会同意 。 而那些不愿意背牌子的人 , 认为不仅自己不会同意 , 其他人也很难同意 。
实验表明 , 人喜欢用自己的想法 , 去认定别人的想法 , 如同背牌子的人 , 都以为别人会背一般 。
这便是心理学中著名的“投射效应” , 是指:“人在认知和对他人形成印象时 , 以为他人也具备与自己相似的特性的现象 , 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并强加于人 , 即推己及人的认知障碍 。 ”
放在爱情中 , 很多人追求爱情不成功的原因 , 便是受到了“投射效应”的影响 , 从而忽略了对方的感受 。
爱情这件事 大概率会成功的表白,往往是因为表白者早早就确定了这“两件事”
文章图片
好比有些人 , 在追求一个人时 , 自己做到了24小时开机 , 随叫随到 , 不计回报的付出 , 于是以为对方一定会被自己的真心打动 。
但可能自己做了这么多 , 对方根本不知道 , 没有了解 , 也不会有信任 , 表白自然难以取得理想中的结果 。
就像《恶作剧之吻》中的袁湘琴 , 她以为自己暗恋江直树许久 , 情书写了一遍又一遍 , 好不容易有勇气递给对方的时候 , 对方就能体会到自己感情的真挚 。
现实情况是 , 江直树根本不知道她是谁 , 所以连一个拒绝的回应都懒得给 。
三毛曾说:“没有陪伴和了解 , 谈什么感情 。 ”
陪伴是相互的 , 了解也是相互的 , 只有一个人在表白前能确定对方已经了解了自己 , 真的感受到了自己的爱意 , 表白才有成功的可能 。
否则自己付出再多 , 都有可能只是在自我感动 , 对打动一个人没有任何益处 。
爱情这件事 大概率会成功的表白,往往是因为表白者早早就确定了这“两件事”
文章图片
02.
是否有异性间的欣赏
曾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著名诗人叶芝 , 有一段伤心的往事 , 因为他追了几十年的女人——茅德·冈 , 一直没有接受他的表白 。
而这样的结果 , 其实一开始就有预兆 。
叶芝和茅德·冈刚相遇时 , 就对对方一见钟情 , 他欣赏茅德·冈的气质 , 沉醉于茅德·冈的外貌;着迷于茅德·冈的气魄 。 这是一个男人对心仪女生才有的感觉 。
反观茅德·冈 , 她也同样欣赏叶芝 , 并且愿意同对方往来 , 但仅仅把对方当成一个很有文采的诗人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