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告别“摇摇晃晃”的漂泊生活渔民退捕上岸稳转身(一线调研)长江干流示意图...|渔民退捕上岸稳转身(一线调研)( 二 )


“上岸后学烧龙虾 , 政府给了创业补贴 , 店开起来 , 日子就红火起来了!”老谢的妻子徐仕芳说 , “现在是一边烧龙虾 , 一边做火锅 , 一年下来能有个十几万的毛利润 。 ”盱眙当地定期组织退捕渔民开展“五进”活动 , 进养殖塘口、进交易市场、进烧制餐厅、进加工车间、进线上网店 , 让退捕渔民了解盱眙龙虾全产业链条 , 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就业方向 。
“很多退捕渔民都有养虾的经验 , 愿意从事龙虾行业 。 渔民有需求 , 我们就要有所应 , ‘三补三帮’政策就是要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 ”盱眙县副县长张远涵说 , 据统计 , 全县有劳动能力、就业意愿的517名退捕渔民中 , 有130人从事龙虾产业 , 占有劳动能力人数的25% 。
转产 , 离开水
走进银柱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连片的白色大棚 , 满眼绿色 , 各类反季节蔬菜让大棚里呈现出盎然春意 。 “这两年蔬菜需求量大 , 价格好 , 有时一天能发4车蔬菜 , 大约50吨 。 ”合作社负责人陈中银对采访人员说 。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告别“摇摇晃晃”的漂泊生活渔民退捕上岸稳转身(一线调研)长江干流示意图...|渔民退捕上岸稳转身(一线调研)】陈中银家住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李埠镇 , 2018年之前 , 他和自己的祖辈一样 , 基本以在长江打鱼为生 。 随着长江大保护的推进 , 陈中银响应号召 , 把自家的所有渔具卖了 , 正式上岸 。 如今 , 船上“摇摇晃晃”的漂泊生活 , 已变成了陆上安安稳稳的幸福生活 。
荆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裴毅介绍 , 为了提升退捕渔民转产就业质量 , 他们对所有退捕渔民开展“一对一”跟踪服务 , 帮扶干部每两个月至少要联系走访对接帮扶的退捕渔民一次 。
镇里的干部与陈中银对接帮扶后 , 组织他和村里的退捕渔民参加市里和区里办的各种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 。 培训让退捕渔民纷纷种起了蔬菜 , 陈中银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 “蔬菜的季节性很强 , 如果农户单打独斗 , 很容易出现销路问题 , 何不把上岸渔民组织起来 , 以合作社的方式共同将蔬菜销往全国各地?”
要做好农业合作社并不容易 。 “以前没接触过仓储、物流、销路等 , 刚开始干的时候不知道从哪里下手 。 ”陈中银心里着急 , 区里的帮扶干部看到后 , 又送他去免费的培训专班和致富带头人培训班 , 帮助他学习合作社管理经验 。 经过4次培训 , 陈中银运营合作社越来越得心应手 , “等到蔬菜上市 , 政府会把我们合作社的蔬菜信息发到网上 , 帮助解决销路 。 安全质检部门每个月也会主动来为我们服务 , 保证合作社卖出去的蔬菜没有质量问题 。 ”
如今 , 陈中银的合作社有20多户成员 , 蔬菜大棚有100多个 , 产品远销江西、湖南、广东等地 。 去年 , 在政府补助10万元后 , 陈中银自己又投资了60万元 , 在合作社里建了一个冷库 。 “有了冷库 , 合作社就可以扩大农业服务范围 , 从现在的蔬菜种植拓展到农业养殖 , 咱们退捕渔民的收入渠道也能更多 。 ”陈中银说 。
离水 , 有保障
无论是否“离水” , 上岸的渔民都要掌握新的职业技能 。 但也有部分渔民年龄较大、劳动能力有限 , 很难掌握新技能 , 他们上岸后怎么办呢?
重庆市涪陵区 , 有长江、乌江共计110公里江段 。 “900多名渔民 , 其中有部分世代打鱼 。 如何让渔民上岸后生活有保障 , 我们一直在思考和努力 。 ”涪陵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徐建杰告诉采访人员 , 当地多部门开展联合服务 , 为渔民做好保障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