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告别“摇摇晃晃”的漂泊生活渔民退捕上岸稳转身(一线调研)长江干流示意图...|渔民退捕上岸稳转身(一线调研)( 三 )


家住涪陵区石沱镇的田茂琼年龄大了 , 找工作并不容易 。 “政府给了公益岗位 , 现在做保洁 , 每个月有了稳定收入 。 ”对于就业困难的退捕渔民 , 涪陵区提供了保洁、巡河、护林等多种公益岗位 , 为他们的生活做好兜底 。 除了岗位保障 , 政府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补贴、自主创业担保贷款扶持、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等 。
“以前不太清楚保险是什么 , 也不知道保费到底怎么缴 。 ”涪陵区江北街道的退捕渔民谭明冬告诉采访人员 , 上岸后 , 他开了家洗车行 , 也听邻居们说过养老保险 。 带着疑问 , 他来到了涪陵区社保中心 。 如何缴 , 缴多久 , 享受什么政策……涪陵区社保中心副主任程中为老谭作了详细的解释 。 “去年以来 , 我们为所有符合条件的退捕渔民兑现了170余万元的补贴 , 做到了应保尽保 。 ”程中告诉采访人员 。 老谭说 , 有了保险 , 更安心了 , 日子也更有奔头了 。
另一方面 , 对于更多有一定劳动能力的退捕渔民 , 涪陵区人社部门及时送上了技能培训 。 如何做月子餐 , 病床怎么使用……在家政培训课上 , 涪陵区石沱镇富广村退捕渔民李水明听得格外认真 。 护工、厨师、家政等多门课程 , 为渔民提供了多元技能培训 。 培训并非一时 , “我们要定期对退捕渔民就业意愿进行摸底 , 实时开展技能培训 。 ”涪陵区就业和人才中心科长周溧告诉采访人员 , 目前 , 当地通过就业帮扶已实现上岸渔民多渠道转产就业 , 转产就业率100% 。
转身 , 守护水
“稳” , 是大部分退捕渔民最深切的期望和感受 。
“现在当上了护渔员 , 有了一份稳定收入 , 还能保护长江 , 心里踏实多了 。 ”谈及现在的工作 , 钱长阳十分满意 。
钱长阳所在的李典镇沿江村曾是专业渔村 , 全村共有195户持有捕捞证 。 “实行十年禁渔以后 , 我们联合区、镇农业农村和人社部门 , 依据渔民的就业需求开展了多次招聘会 , 免费进行职业技能培训 。 同时积极与有关部门对接 , 设立护渔员等公益性岗位 , 推动符合条件的渔民就业 , 确保他们退得出、稳得住 。 ”扬州市农业农村局渔政监督管理处处长糜裕说 。
像钱长阳一样回到水上工作的 , 还有涪陵区石沱镇的退捕渔民谢兵 。 他打鱼时考的渔船“驾驶证” , 让他找到了一份新工作 。 因为能开执法船 , 谢兵被涪陵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聘为护渔员 。 “没想到 , 靠开船还能找到新工作 。 ”谢兵告诉采访人员 , 因为以前打鱼 , 对附近水域情况比较了解 , “当上护渔员 , 一个月收入有3000多元 。 现在工作比以前打鱼轻松 , 生活也更规律了 。 ”
年近六旬的涪陵区南沱镇连丰村退捕渔民刘加祥每天驾着小船 , 和老伴一起 , 做起长江清漂人 。 “从小在江边长大 , 看着长江水越来越清 , 我们也越干越有劲儿 。 ”看着家乡清灵灵的江水 , 刘加祥满脸骄傲 。
“结合渔民原有的职业技能和对水域环境的了解 , 让他们从打鱼人变成护渔人、清漂人 , 渔民们在江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 ”徐建杰说 。
无论是转产上岸 , 还是护渔护江 , 退捕渔民们始终惦念着这些养育了祖祖辈辈的江河湖泊 。 “我们比谁都希望水环境变得更好 , 鱼变得更多 。 长江的生态越来越好 , 这是我们共同的祈愿 。 ”钱长阳说 。
本期统筹:臧春蕾
版式设计:张芳曼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