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另一种生活,另一种心境

“我并不气馁 , 人 , 多几种生活的经验总是可贵的事” 。 ——三毛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另一种生活,另一种心境
本文图片

青年的时候读三毛总觉得稍显平淡 , 更崇拜余秋雨那样的很显文化底蕴的文字 。
后来年龄渐长 , 随着知识和阅历的增加 , 越发喜欢质朴的文字 , 且不说《文化苦旅》中有多少文史错误误人 , 就是文字背后总有种暗暗的炫耀感 。
这倒不是说作家自己想炫耀 , 而是从他们文字中能感知到他们最得意的部分 , 最明显的例子如某位喜欢堆砌名牌来形容有钱人的作家 。
三毛不然 , 她的文字真诚 , 质朴 , 不矫情 , 不卖弄 。
她的旅行散文 , 无论是写在撒哈拉沙漠还是加纳利群岛 , 都在记述自己走过的路 , 经历的事 , 正如她所说 , “生命的过程 , 无论是阳春白雪 , 青菜豆腐 , 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 , 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
但这并不意味着三毛的故事不好看 , 恰恰相反 , 三毛笔下的世界距离我们遥远而又陌生 , 这种遥远和陌生不只是地理上的原因 , 也不是时间的原因 , 而是另一种生活 , 另一种心境 。
01
《撒哈拉的故事》和《雨季不再来》同一年出版 , 但内容却相隔千里 。 用三毛自己的话说 , 《雨季不再来》是三毛还是二毛的时候的故事 , 里面是童年以及求学的经历 , 从中能看到三毛的个性与独特之处 , 如辍学、爱书、绘画 , 孤身一人前往西班牙留学 , 从零开始学习德语到德国读书 , 以及在美国的经历 。
这些故事虽然很独特 , 但并不那么“三毛” , 很多留学生都有相似的经历 。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另一种生活,另一种心境
本文图片

但《撒哈拉的故事》就很三毛了 , 她想去大漠居住 , 周围的朋友都在劝阻 , 唯有荷西默默动身先行到撒哈拉找了个工作 , 租了房子 , 等着她来 。
三毛来到当时撒哈拉的西班牙管辖区 , 和荷西结了婚 , 在那里住了下来 。
对于沙漠人们并不陌生 , 但多限于风景、旅游 , “大漠孤烟直 , 长河落日圆” , 是沙漠独有的壮丽 。 因为广袤和干旱 , 沙漠也总给人神秘之感 。
几年前去埃及旅行 , 见到沙漠里的金字塔 , 那个时候游客不多 , 稍微远离狮身人面像就能独处 。
望着一丝云彩都没有的蓝天下 , 灰黄的大漠上点缀着几个土堆高的金字塔 , 有一种穿越时空的错觉 。 后来在约旦又重温了这种感受 。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另一种生活,另一种心境
本文图片

这种感受我在三毛的文字里找到了精准的形容 。
“时间 , 在这里是静止了 , 好似千万年来 , 这片平原就是这个样子 , 而千万年后 , 它也不会改变 。 ”
02
不同的是 , 三毛在撒哈拉是生活 , 不是旅游 , 她欣赏过沙漠的美丽 , 也领略了沙漠的丑陋与残忍 。
三毛的撒哈拉威邻居们都是很愚昧的人 , 他们距离现代文明很远 , 大部分人不知道自己的年龄 , 按照很原始的宗教习俗生活 。
三毛亲历了自己的好友残忍的婚礼 , “清洗”内脏的洗澡 , 自己也因和荷西出游 , 在荷西深陷泥潭之时 , 差点被路过的男人强奸 。
爱占便宜的邻居们随意取用她的东西 , 因三毛将房间布置得漂亮而出名 , 房东趁机涨房租 , 被三毛骂了出去 。
但三毛的笔下见不到抱怨的情绪 。 前些年去北非旅游 , 那里的生活条件依然让人不适应 , 很难想象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三毛是如何在此地生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