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罗11年前提出的问题 , “改变农民的命运究竟是靠应急的政策还是更需要社会体制、政治体制的配套改革?如果农民享受不到更好的教育资源、如果他们不能在一个平等的政治构架中享受到所谓国民待遇、如果他们不能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体制之中以自己的声音和力量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 那么 , 谁能保证他们的命运能够得到改变?谁有那样的能力和良知成为他们的救世主?”(《我是农民的儿子》 , 载《天涯》2004年第6期)直到今天依然没有答案 , 而且也看不到答案能够兑现的一天 。
我由此想到这样一个群体:通过个人努力 , 进入城市 , 得以改变命运 , 并拥有相应权力 , 在现实诱惑下 , 最终走向贪腐之路 。 我想到 , 对他们而言 , 对一个从小物质匮乏到极致的人 , 必然在拥有机会以后滋长更为膨胀的欲望 , 因为他深知一种来自身份差异的残酷真相 , 有作家通过文学作品 , 曾表达这种人物的真实想法 , “既然机会这么多 , 那么赶紧捞上几把吧 , 否则 , 在利益分化期结束以后 , 社会重新稳固 , 社会分层时期结束 , 下层人就很难跃上上层阶层了 。 ”
事实就是如此 , 逃出来的家庭成员 , 若无法通过个人力量改变家族命运 , 那么 , 此生便几乎永无可能 。 我在村子里 , 也常常看到一栋栋废弃的房子 , 一打听 , 这种情况 , 一般都是举家搬往城里 , 再也不可能回到乡村生活的家庭 。 我所出生的湖南老家 , 也有一户仅仅是通过参军得以改变命运的军官 , 利用各种关系将两边兄妹的子女全部弄出去 , 甚至27岁初中都未毕业的小舅子都能弄到部队当兵 , 转业后再通过关系 , 安排到公安局 。
与他们相比 , 我和丈夫实在是为家庭贡献最小的人 。 几乎没有任何契机和资源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亲人命运 , 甚至大外甥女大学毕业 , 连给她找个好工作都帮不上太多忙 。 正因为意识到权力的重要 , 婆婆生前最大的遗憾就是他的儿子没有当官 , 她老人家凭借想象 , 将博士的头衔兑换为看得见的官职 , 却不知道这个群体的实际生存境况 。 无力帮助亲人的内疚 , 越发让我感受到农村家庭难以改变命运的结构性困境 。 在这一点上 , 摩罗的感慨让我深深共鸣 , “在所谓现代化过程之中 , 农民已经付出了非常惨重的代价 。 我再也不敢指望那些兄弟姐妹能够在继续现代化的过程中改变自己的命运 , 他们明天的命运只会跟昨天的命运一样严酷 。 在大政府、小社会的境遇中 , 成为卑贱的垫脚石是弱势群体的唯一宿命 。 ”
既然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助 , 无法达到帮助弱势家庭过上更好生活的程度 , 改变留守乡村哥哥一家的命运 , 从国家和政府层面而言 , 最好的途径自然是通过教育 。 而摆在面前的事实是 , 乡村的教育资源已经凋零到无法直视的程度 , 侄子和侄女在条件极为简陋的乡村中学 , 连初中都没有办法坚持念完 。
丈夫曾历数过和他同龄的读书人 , 在村里上过大学的就不下七八个 , 但到侄子、侄女辈 , 和他们同龄的孩子 , 如果父母不早早将子女送往县城或孝感的初中 , 连高中都很难考上 , 就算农村的教育条件能够和城市媲美 , 留守儿童的先天缺失 , 父母素质的差异 , 都让他们仅仅在起点就构成了无可挽回的劣势 。
社会的结构性差距已经在这个家庭兑现 , 对哥哥、嫂子、侄子、侄女 , 他们的孩子而言 , 通过念书 , 社会再也不可能给他们提供如丈夫一般改变命定人生的机会 , 逃脱乡村、跻身城市的简单而朴素的愿望 , 在下一代的身上终将如海市蜃楼一般缥缈 。 不从根本上促进一种更为持续的发展 , 和我们曾经同呼吸、共命运的亲人 , 必将在撕裂的社会较量中 , 被彻底抛入尘埃中的生存 , 无从反抗 , 也毫无声息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很喜欢这样一句话:“一个女人最好的嫁妆就是一颗体贴温暖的心 婚姻进入瓶颈后,怎么熬过柴米油盐的无聊期?
- 离婚|“过完年了,咱们去离婚!”春节后离婚率飙升,现代人的婚姻咋啦
- 最近有位读者给我留言说:“中年女人真的很可悲 中年女人离婚后,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在诉苦?
- 01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说:离婚的男人比离婚的女人更吃香 离异带着孩子的女人,真的适合你吗?
- 婚姻有时真的让人捉摸不透 这3种婚姻,最折磨人
- 01不管是明星夫妻还是寻常夫妻 男人出轨后,最后受伤的终究是女人
- 结婚|结婚前给女人的忠告:只承诺不行动的男人,不要轻易嫁
- 冯化成|人世间:周蓉这样自私的人,才有离开冯化成的底气
- 朋友在精,不在多,和值得交往的人共相处,和心里有你的人做朋友
- 在我们的生活中 为什么丁克夫妻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