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简单几个字,能把一件事重塑成什么样子?| 把故事重塑的威力 第十二篇
这是桔梗在“谈判思维”的第599篇推文 。
全文共1881字,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 引言
人对一件事的观察到底有多精确?
举个例子,
如果给你播放一个交通事故的监控录像,你可以清楚看到在录像中,
一辆汽车停在路口,另一辆汽车朝着它驶来 。
【奥巴马 简单几个字,能把一件事重塑成什么样子? | 把故事重塑的威力】在看完录像之后,请估计一下那辆汽车的车速 。
你有多少信心能估计准确?
经过统计,不同的人能给出的估计范围大得出奇,从时速15公里,到时速80公里,什么样的都有;
应该说,人不太擅长观察车速 。
那造成估计范围如此偏颇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呢?
或者说,
什么因素会影响我们的判断?
如果我跟你说,只需要“几个字”就能影响你,你相信吗?
1974年,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心理学家,伊丽莎白-洛夫特斯教授,和约翰-帕尔默教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
他们给四十多个大学生,看了同样的“交通事故录像”;
也是“一辆车朝另一辆停着的车开去”的录像;
然后让这些大学生对行进的车速做出估计 。
只不过,在询问这些大学生的时候,两名教授对两组人做出了两种不同的询问;
对A组人,用第一种询问方式,
你觉得,一号车接触二号车的速度是多少?
对B组人,用第二种询问方式,
你觉得,一号车撞毁二号车的速度是多少?
请留意,两种问法只有两个字不同 。
统计结果是,
A组人对车速的平均估计是,时速51.18公里;
B组人对车速的平均估计是,时速65.66公里;
似乎,“撞毁”这两个字要比“接触”这两个字,给人带来更强的暗示性 。
还有更夸张的,在这个实验过去一周后,两名教授再次找来这些学生,希望他们再次回忆录像里的情形;
曾经听到“撞毁”这个词的B组人居然说,
我记得二号车的车窗玻璃碎了一地......
然而实际上,录像里根本没有玻璃破碎的痕迹 。
仅仅两个字,能够把一件事“重塑”成什么样子?
(详细实验见:Loftus, Elizabeth F. and Palmer, John C., ‘Reconstruction of Automobile Destruction: An Example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Language and Memory.’ 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ur13 (1974): 585–589.)
文章图片
2 简单几个字
我们依然在“把故事重塑的威力”的系列推文中,它的思维方式启发自牛津大学的实验心理学研究 。
这将是这个系列最后的一篇,我们聊过了好多“重塑故事”的方式;
在最后这几篇,让我们返璞归真,看看最简单的“几个字”,为什么能“重塑”出如此不同的叙事 。
文首故事中,那种暗示性询问的效应,在法律上早就有一个名称,叫,
诱导提问 。(Leading Questions)
通常,“诱导提问”都会遭到对方律师的强烈反对,而被法官强制驳回 。
人们常说,眼见为实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父母摆摊,蜗居36㎡破房,“门口烤串的小姐姐”成了奥运冠军!
- 奥斯卡·王尔德|你们为什么会分手?
- 奥运 在我心里苏翊鸣已经拿到两块金牌了
- 王濛 服了!冬奥会没她我不看
- 为何超市月薪2000多元,还有很多人排队“抢着干”?原因很简单
- 23年前,摔成高位截瘫的奥运冠军桑兰,现在过得还好吗?
- 维克多·安|越爱妻子的男人越幸运,2022年冬奥任子威、安贤洙的爱情磕到糖了
- 01在感情中 在感情中,相亲比谈恋爱简单多了
- 冬奥|冬奥絮语|谷爱凌的这碗“鸡汤”该怎么喝?
- 奥运会 战败「封神」,今年冬奥只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