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团 中国咬春地图: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三 )


文章图片
图片2|疯峰峰 ?
“刀鱼不过清明,鲟鱼不过端午”,最讲究逢时而食的淮扬菜,会选用春日的时令蔬菜作馅料,取其清爽 。
翡翠烧卖,精髓就在这翡翠之色 。普通烧卖以青菜做馅儿,蒸出来会变乌变闷,但翡翠烧卖上桌,仍碧绿可人 。一口咬破,糖油盈口,甜中带咸,咸不压甜 。
青团 中国咬春地图: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文章图片
青团 中国咬春地图: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文章图片
图片|《风味人间》
青团 中国咬春地图: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文章图片
“青糕青团,捣青草为汁,和粉做粉团,色如碧玉”,青团,是江南人三四月的浪漫 。
采艾草,放在盆中细细捣碎,出汁,加盐,大锅沸腾,蒸得满屋清澈 。把鲜鲜的青汁揉进面团,慢慢变成青青的可爱的一团 。
青团 中国咬春地图: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文章图片
青团 中国咬春地图: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文章图片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道:“远远的几家人家作晚饭,那个烟竟是青碧连云”,便想到在江南的农村,老人家还会用传统的大灶台 。
蒸青团时,盈盈的青烟破窗而出,竹编的笼屉上,氤氲着团团的青草香气 。揭开蒸笼,翡翠般的青团端坐在清丽的粽叶之上,满目皆绿 。
青团 中国咬春地图: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文章图片
图片1|BY博遇 ?
青团 中国咬春地图: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文章图片
图片2|十一映画 ?
一个个外表清新的小家碧玉,馅料却各有风情 。咸的是咸菜春笋肉馅、雪菜豆干笋丁,甜的是芝麻馅、豆沙馅、榴莲馅……
江南人的青团,客家人叫它艾糍、福州人叫他菠菠粿、江西老表把它叫作清明果、安徽人叫蒿子粑粑;到了在成都,它被叫作叶儿粑;而在湘西,它则是陪湘西人度过整个春天的蒿菜粑粑 。
青团 中国咬春地图: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文章图片
青团 中国咬春地图: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文章图片
谷雨,春夏之交,万物生长,要吃得青绿养眼,也要找些酸辣,洞开夏日的味蕾 。
在云南,撒撇是当之无愧的“小清新” 。乍听名字可爱,颜色也是碧油油的,但就像豆汁儿之于北京人,撒撇是爱的人极爱,吃不惯的人就像“哑巴吃黄连” 。
“撒”(拌生)、“撇”(苦肠),“撒撇”用通俗的语言讲就是苦肠水拌生 。
青团 中国咬春地图:一箸入口,三春不忘
文章图片
把牛的苦肠里未完全消化的草料汁、苦肠液、胆汁在开水里汆熟,用两小时左右慢火熬干水分,再进行翻炒成粉末 。等要用时再加水化开,加入生牛肉糜、韭菜、缅芫荽、香柳、小米辣等口味浓郁的碎末,便有了撒撇的凉汤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