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什么都没劲,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当代90后怎么越活越“丧”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富兰克林说:“有的人在25岁的时候其实已经死了 , 但是在75岁的时候才被埋葬 。 ”这句话其实就是我们描述的现在的社会大环境 , 年轻人身上所体现的“丧”的状态 。
简简单单的一个“丧”字 , 不仅描绘了年轻人的心理状态 , 更展现了社会的顽疾问题 。
这一类的年轻人他们失去了客观的生活目标 , 经常处于自己的悲伤情绪中 , 陷入颓废的沼泽而无法自拔 。
无论工作还是学习 , 目标感都非常薄弱 , 毫无感情 , 意识和约束 , 对待生活没有积极进取的态度 , 人生好比行尸走肉 。
文章图片
这种丧体现在90后的身上就是 , 躺平 , 冷血 , 得过且过 , 可见这一类的特征已经在中国很多年轻群体的身上都有所体现了 。
但当我们剖析“丧文化”背后的大环境之时 , 有很多问题才能被暴露出来 , 这正是中国社会所面临的非常严谨的问题 。
生活压力的增加 , 高房价高竞争 , 不合理的财富分配机制 , 收入与支出的不平衡 , 个人发展前路的不明确 , 就连普通人的生活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也逐渐成为一种奢侈 。
而这种生活在美国的《大西洋月刊》中曾经被深度剖析 , 编者认为中国社会虽然在高速前进 , 但实际年轻人的生活本质和生活公式并没有改变 , 学习 , 工作 , 赚钱 , 结婚 , 养子就像是一个循环 , 每一个人都无法逃脱 。
文章图片
而社会压力的倾轧 , 使得他们并没有太多的机会去选择自己所追求的人生 , 只能随波逐流
, 而当年轻人身上的动力和反抗精神逐渐被社会所磨灭的时候 , “丧”就成为了一种特点 。
对于大多数的90后来说 , 也许并不是遭受了什么大灾大难 , 或者是家破人亡 。 而是夜以继日的挫折与崩溃 , 无能为力和无法改变 。
被生活磋磨 , 耗尽了对生活的热情 , 逐渐内耗 , 觉得生活一潭死水 。 找不到自我调节的方式和动力 , 就会造成情绪的“丧” 。
文章图片
面对高压的社会环境 , 有很多年轻人甚至把“丧”当作了自己的保护伞 , 降低自己的欲望和追求度 , 以便舒缓压力 , 这样即便在生活中遭受了挫折和困难 , 也不至于将自己逼上绝路 , 而大部分的年轻人都有这些90后所特有的群体心理 。
一般来说 , 年轻人的迷茫与丧 , 大多是与同一性整合不够完善有关 ,
同一性(identity)是指对自身所要扮演的角色的认识以及认可度 。 同一性不够完善时 , 会出现这两种状态 。
同一性弥散(Identitydiffusion)
对人生的探索和承诺降低 , 生活中少有对新事物的尝试和选择 , 积极性降低 。
文章图片
无法产生多巴胺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 , 表现不积极 , 非常佛系 , 甚至面对挑战会产生一种恐惧的心理 , 希望在一种稳定的生活状态中找到安慰和安全 。
同一性封闭(Identityclosure)
将自己封闭起来 , 减少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 , 在家庭中被父母认为是问题青年 , 没有危机感 , 面对家庭和社会环境中的各种权威 , 选择不回应不抗拒 , 但也不接受不作为 。
不清楚自己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 对以后的路没有选择 , 尽人事听天命 。
所以面对这种群体“丧”的社会现状 , 我们需要改变年轻人“低欲望”的社会本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一生一定要读的3本童话,关于爱、希望和做自己
- 意识|为什么女朋友突然“不理你”了?背后的5个理由,很真实
- 01.如果不是那场意外 老公,我想把我们结婚的房子卖掉,可你为什么不同意?
- 单身|男人一直单身的原因是什么?看看你有没有
- 01.|如果男人不爱你了,你做什么都不对
- 寺为何叫寺,庙为何叫庙,寺和庙有什么区别?作为炎黄子孙要了解
- 你早晚会明白,无论你遭受了什么,老天爷永远都会“救”你
- 活得“通透”的人,都在远离这些圈子
- 陪你一起好好吃饭 陪你一起好好吃饭:洗手做羹汤不是为了谁,而是拥有一项“本事”
- 中国最难写的10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