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鑫|刘鑫:我不是一个喜欢逃避的人|人性阴暗起来能到什么程度?( 二 )


一个坚信自己脆弱的人 , 会迫切寻找能照顾自己的人 。 不管是陈世峰还是江歌 , 都是刘鑫在焦虑时为自己寻找到的照顾者 。
刘鑫曾经依赖过陈世峰 。 作为同在异乡求学的中国人 , 刘鑫很难不对他产生亲切感 , 在孤独焦虑的驱使下 , 她很快就选择了和对方同居 , 在此之前 , 她甚至不知道陈世峰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
刘鑫|刘鑫:我不是一个喜欢逃避的人|人性阴暗起来能到什么程度?
本文图片

她和江歌的关系更能体现她的依赖性 。 刘鑫称呼江歌为“三叔” , 甚至在江歌因她而死之后 , 她都没法改口 。
这个称呼包含了一种男性化的认知 , 让人联想到一个可靠男性的形象 。
不难想象 , 江歌对刘鑫必定是多加照顾 , 刘鑫才习惯性地将她当成保护者 , 在自己有生命危险的时候 , 理所当然地让江歌挺身而出 。
而她对其母说的话则暴露出幼稚的自我 。 事发之后她对母亲说:“对不起妈妈 , 我闯祸了” 。
没有对生命逝去的惋惜 , 没有对自己言行的反思 , 只有陷入麻烦的无助和对母亲的惭愧 。 这种心智上的退行 , 可以归为对“原始纽带”安全感的依恋 。
刘鑫|刘鑫:我不是一个喜欢逃避的人|人性阴暗起来能到什么程度?
本文图片

从个体发生学的角度看 , 婴儿在出生前就通过脐带与母亲相连 , 出生后与母亲相联系的脐带依然在精神上存在 , 这种联系让它获得归属感和安全感 。 弗洛姆将这种联系称为“原始纽带” 。
归根结底 , 刘鑫并未将“依赖母亲的自我”从身上剥离 , 因而她没有办法对其他事物负责 , 永远都在期待他人的照顾 。
但是 , 哪有所谓的岁月静好 , 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
三、人性的脆弱与阴暗
有件事情值得深思 , 在刘鑫受到大众指责时 , 她将矛头对准了江歌妈妈 。 甚至不惜用“吃鸽子肉”这样的比喻来刺激一名丧女的母亲 。
刘鑫|刘鑫:我不是一个喜欢逃避的人|人性阴暗起来能到什么程度?
本文图片

她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 , 不仅是因为她相信自己无罪 , 也不该受到指责 。 更是因为她作为一个敏感的人 , 在情绪被逼到墙角之后也会尖锐地反击 。
更深层的心理机制是 , 因为她内心深处希望改变脆弱的自己 , 但她选择了通过依赖他人解决问题 , 所以表面上不得不做出一副脆弱的模样 , 实际上 , 她潜意识里充满了掌控人生的权力欲 。 人们都说老实人生气最可怕 , 就是这个道理 。
这份攻击性是她对压力的应激反应 。 但她杀伤力最强的一面 , 则是逃避型人格本身 。
究竟什么力量 , 能强大到驱使你亲眼目睹好朋友死在自己面前 , 对她的哀求无动于衷?不是变态欲 , 也不是作恶的决心 , 仅仅是强迫性逃避的神经症内驱力 , 一个根深蒂固的想法而已 。
刘鑫|刘鑫:我不是一个喜欢逃避的人|人性阴暗起来能到什么程度?
本文图片

但是往大了说 , 这种内驱力会蒙蔽人的眼睛 , 让你看不清对自己最重要的东西 , 无法做出最有利于人生发展的选择 。
刘鑫本可以放弃一个错误的人 , 本可以发展一段良好的关系 , 本不该让他人承担严重的后果 。 但不作为和视而不见 , 让事情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境地 。
用弗洛姆的观点来说 , 人生有两种选择 , 一种是积极地投入自由生活 , 通过爱和工作与世界建立健康的联系 , 培养出独立且完整的人格 。
另一种则是受到孤独、焦虑和压力时 , 放弃自由 , 退回到依附的状态 , 以此克服孤独感和无助感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