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母亲住院一个月 , 张先生妻子和妹妹两人 , 白天轮流照顾 , 张先生陪夜 。 虽然只是在一边照看 , 但一个月下来 , 整个人疲惫不堪 。
出院后 , 母亲还处于康复阶段 , 妹妹从周一到周五 , 住在家里帮父亲一起照顾 。 周末两天 , 张先生住父母家照看 。
后来 , 父亲在搬扶母亲时 , 腰不小心扭到 。
无奈之下 , 妹妹提出将母亲送去老年康养中心 。 按照母亲的年龄、身体状况等方面评估 , 一个月的费用大概在7000左右 。
母亲在康养中心的生活简单有序 , 每天有人喂饭、吃药、翻身 , 定时坐轮椅到大院晒太阳 , 每天测量血糖血压……
后来 , 父亲身体好些 , 经常会到康养中心陪伴母亲 。 张先生和妹妹只要有空也会前去探望 。
文章图片
一家人总算从照顾病人的压抑中 , 解脱了 。
可是 , 张先生并没有感觉到开心 , 每次从康养中心回来 , 他心里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 母亲越来越沉默 , 目光也渐渐变得呆滞 。
母亲努力露出笑脸 , 眼里的委屈却满溢而出
顾先生是独生子女 , 身为70后的他 , 日子过得并不如意 。 父亲在10年前离世 , 母亲在4年前 , 因为一场突发的疾病 , 生活不能自理 。
经济本就不宽裕的他 , 雪上加霜 。 与生活的拮据相比 , 更让他烦恼的是家庭的不安宁 。
母亲卧病在床 , 照顾她的责任更多落在妻子身上 , 可能长期照顾一个病人 , 心理会产生厌烦 , 妻子的脾气越来越坏 。
在父亲离开时 , 顾先生心中暗暗发誓 , 会替父亲好好照顾他放心不下的女人 。 看见妻子对母亲发脾气 , 顾先生自然不能容忍 。
家里的气氛越来越压抑 , 夫妻感情越来越糟 。
文章图片
后来 , 母亲提出要去养老院 。
顾先生所在的三线城市周边 , 有不少养老院 , 公立的私立的都有 , 按照评级分一到三级 。 价格也大不相同 。
顾先生知道母亲不想拖累他 。 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婚姻 , 他只能违背自己曾经的誓言 , 狠下心将母亲送到养老院 。
当时是夏天 , 养老院里有一股说不出的味道 , 母亲装着很坦然 , 但她小心翼翼打量四周环境时 , 那种怯生生的表情 , 让顾先生心如刀割 。
离开时 , 母亲虽然努力露出笑脸 , 但眼里的委屈却满溢而出 。
《百年孤独》里说:人的很多苦痛无法言说 , 许多人的举措无可奈何 。
顾先生很无奈 , 他不只是母亲的孩子 , 还是妻子的丈夫 , 孩子的父亲;他也很痛苦 , 正如王小波所说 , 人的一切痛苦 , 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
文章图片
他时常痛恨自己的无能 。
如今他所能做的就是经常去看望母亲 , 然后努力赚钱 , 争取让母亲去更好的养老院 。
写在最后
看完以上3位孩子的做法 , 你是否也一样感到唏嘘?
每一个父母 , 都想体面地老去 , 住在自己的房里 , 身边儿孙绕膝 , 享天伦之乐 , 但生活的本质是艰难的 , 很多事情无法尽善尽美 。
当然 , 并不是说 , 送父母去养老院是不孝顺 。 作为孩子 , 孝敬父母做到尽力而为 , 问心无愧就好 , 而不是因为怕麻烦 , 想当一个甩手掌柜……
《礼记·内则》里有一句话:孝子之养老也 , 乐其心不违其志 。
最好的孝顺 , 是乐其心不违其志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约翰·戈特曼《幸福的婚姻》:婆媳关系紧张的核心 婆媳关系的本质是三角关系,你会和婆婆争老公吗?
- 《诗经》里说:投我以桃 亲戚之间,要怎么处理和维持关系呢?
- 《人世间》为啥周秉昆帮人帮成仇?成年人世界有三不帮,他占全了
- 司马迁的《史记》中有一句:“天下熙熙 再婚后,老婆要我把房子过继给继子,我该怎么办?
- 肖国庆|《人世间》:破防了,编剧把肖国庆的“卧轨”结局,安排给了更悲惨的赶超
- |做人,赢在沉默
- 汪洙《神童诗》:朝为田舍郎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价值观
- 朱柏庐在《朱子家训》中写道:“嫁女择佳婿 她选择闪婚后,才发现老公是个“假富二代”
- 《新结婚时代》里有一句台词:“结婚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 结婚后,老公不愿意为小家庭提供经济支持,我要离婚吗?
- 朱柏庐在《朱子家训》写道:“嫁女择佳婿 因为学不会珍惜,她把一段好缘分弄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