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 , 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 , 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 , 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 , 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
文章图片
“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 , 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 , 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 , 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 , 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 , 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 , 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 , 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 , 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
“往事知多少?”回首往昔 , 身为国君 , 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历历在目 。据史书记载 , 李煜当国君时 , 日日纵情声色 , 不理朝政 , 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 , 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 , 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 , 多少也有悔恨之意 。
“小楼昨夜又东风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苟且偷生的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 , 春花又将怒放 。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 。作者身居囚屋 , 听着春风 , 望着明月 , 触景生情 , 愁绪万千 , 夜不能寐 。一个“又”字 , 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 , 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 。“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 , 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 , 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 , 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 。
文章图片
“雕栏玉砌应犹在 , 只是朱颜改 。”尽管“故国不堪回首” , 可又不能不“回首” 。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 , 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 。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 , 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 , 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
以上六句 , 作者竭力将美景与悲情 , 往昔与当今 , 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 , 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 , 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 , 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作者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 , 点明抽象的本体“愁” , 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 。
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 , 极为贴切形象 , 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 , 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 , 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同它相比 , 刘禹锡的《竹枝词九首》其二“水流无限似侬愁” , 稍嫌直率 , 而秦观《江城子·西城杨柳弄春柔》“便作春江都是泪 , 流不尽 , 许多愁” , 则又说得过尽 , 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纯美 无论天气多么坏,请带上自己的阳光
- 小人|一个人说话的方式,暴露了他的真实实力,别不信
- 冯玥|《人世间》三点说明,冯玥的“良缘”是彭心生,并非水自流
- 婆婆|婆婆永远在扮演着看戏的角色,看着儿子和儿媳妇争吵,袖手旁观
- 谷爱凌|谷爱凌身上的三种品质,成功的人往往都有
- 一个女人 一个女人真正死心的表现:不哭不闹,不闻不问
- |还在拿乌克兰女性玩梗?那是残忍的战争!
- 彩礼|那些说不要彩礼,偷偷帮女儿存起来的父母,有多少把钱给女儿了?
- 张艺谋|《张艺谋的2008》:14年前,做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有多难?
- 许多时候 做一个有格局的女人,有这三种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