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将来不念过去 2022的这一篇:看完你一定会心想事成( 二 )


能从母亲这个神圣光环里出来,愿意解开绳索,能同时接纳母亲和少女同在体内,灵活转化的人,并不多见 。
但也并不那么难 。
成为母亲,不应该等于,放弃被爱 。
中年以后的轻盈姿态,不是仅仅可以从瘦身所得,它更多来自于心念上的轻松 。
放弃,看起来是一个轻松的选择,但在更深层,必定是更沉重的能量,因为那意味着——
我决定活在不被滋养的婚姻里 。出不去,也离不开,我对这段感情宣告了死亡 。
我当然理解,她一定是经历过太多的失望,才有了如今的状态 。
只是她看不见,她的kpi首要指标从来不是爱,而是需要完美妈妈,找到了一个完美爸爸 。
然后,这个完美妈妈+完美爸爸的指标,双双无法达标 。
我记得有一次,先生跟我提议说,我们一起去看个电影吧 。我脑子里立马想到的是,儿子还有什么作业没完成,今天陪女儿的时间太少 。
于是就很不耐烦的说,我没有空去啊,还有这么多事 。他笑着说:你不是天天教导你的读者,要先做自己吗?
我瞬间就笑了 。他不是心里没有孩子,他是希望我给自己放个假 。
一个人想要知道生活的真实状态,无它,只用看自己的时间安排即可 。
心里想了无数遍,却不肯花时间去做的事,就是一点都不重要的 。
如果你总是把自己排在后面,是不可能感受到被爱的,因为你已习惯“没有自己” 。
这就像,当很多人走到困境的时候,如果你问她,有什么意愿?很多人会告诉你,为什么xx不能改变?为什么xx不能满足我?
人一定是要先放过自己,才能开始有更多转圜的余地 。
生活其实没有那么多必须做的事,也没有人可以承受你那么重的牺牲 。
03
关于习惯
人到中年后,一切行为,已成习惯 。
即便旁人无法理解,自己却已无法走出来 。
朋友跟我聊起一个女友,家境富裕,却对自己极其苛刻 。
因为多年全职在家,没有收入,就在自我开支上极其节俭 。
旅游必须带着全家人,绝无可能自己出去玩;多年不买稍显身材的衣服,因为没场合穿;对自我的装扮、气质,更是早就放弃 。
以致于,随着年龄增长,跟孩子出去,常被人误以为是家里的阿姨 。
可在对自我节俭的同时,她对家人、朋友、亲戚却是无比大方、体面周到 。
这样的反差,让朋友们都心疼不已,屡屡劝告,她却走不出来 。
而后,她的境遇,更令人唏嘘 。先生财产转移,早已出轨多年,却骗她公司破产,要求与她假离婚 。最后,假离婚,成了真离婚 。
当年如此持家,可能是美德 。但曾经助你度过苦难的许多习惯,未来却会是你痛苦的根源 。
对自己,不要觉得那欢喜太小就放弃,也不必花了点时间、花了点钱就立马愧疚 。
既然是习惯,就可以更替、重建,选择权在你 。
人不能致力于把自己活出最微小的光,还认为,这是在点燃别人 。这个思维习惯,根源本质,不是高尚,而是“我不配那么光亮,别人才配” 。
生命到后来的很多痛苦,都因后知后觉 。
时时觉知,时时学习,时时转变,都是为了看清眼下,让自己去匹配当下之境 。
生命的规则,必然是,谁都想要靠近真正有光芒之人,而非拼命燃尽自己的微弱蜡烛 。
人活着,不是为了最终得到他人对你的歉意 。
即便他最终对你悔恨,诚恳道歉,那也是因为无法面对自己的良心而已 。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此生,只有自己,才能为自己负责 。
不要把习惯当成“我”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