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书 3个实用tips,帮你建立“高质量社交”( 三 )


d) 缺乏社交会影响我们的自尊水平
Harris和Orth(2019)在研究中指出,生活中与他人建立亲密稳定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在内心建立起好的自我形象,内化出自我价值 。当一个人的社交关系处于匮乏状态时,ta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我不被他人需要,因为我是个没有价值的人”,ta的自尊水平也会受到影响 。
龚书 3个实用tips,帮你建立“高质量社交”
文章图片
龚书 3个实用tips,帮你建立“高质量社交”
文章图片
看到这里你们可能会问,“去社交可能会受伤,不去社交又有这么多负面影响,我该怎么办?”
我的答案是,去建立高质量的社交 。我相信大家所排斥的只是那些无意义的、会伤害我们的社交关系,而一段高质量的社交能给予我们所渴望的被看到、被听见和被重视 。
怎样才符合高质量的社交呢?
Cords 和 Aureli(2000)两位学者提出了衡量一段关系的质量的三个维度:关系带来的价值、兼容性(compatibility)和安全感 。
“关系带来的价值”很好理解,它指的是你们是否能在关系中给彼此提供价值,这个价值包括了精神上或是物质上的,也包括了交换信息 。
兼容性指的是关系中的双方有多大程度能兼容彼此的差异,当双方出现分歧时是否有能力调停 。也就是说,一段关系的兼容性高,意味着双方都能做到求同存异,不会害怕这段关系会因为冲突而分道扬镳 。
安全感则指的是你们能在关系中感受到对方的行为是可预测的,是具有一致性的 。你不会担心对方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比如突然暴怒,也不会担心对方抛弃你,相信对方会一如既往地接纳你 。
从这三个维度可以看到,高质量的关系是可能存在冲突的,只是关系中的双方有能力调停冲突、及时止损 。同时,一段高质量的关系也是需要双方付出努力来为彼此提供价值的 。当这段关系满足前两个维度时,你自然而然地会在关系中感受到安全感,然后自发地维系它 。
值得一提的是,心理咨询师龚书认为,在社交中有些不舒服的感觉是很正常的 。她提到,“每个人被送去幼儿园的第一天,基本上都是会哭会闹的,那正是我们人生中第一次被要求去社交时的反应 。社交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分离,和熟悉、舒服的环境分离 。”
因此我们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调整对社交本身的预期——不去想象社交一定会带来糟糕的体验,同时也不幻想毫不费力就能拥有高质量的社交关系 。
(缺乏人格灵活性的人容易僵化地看待社交中的难题,详细请戳 )
龚书 3个实用tips,帮你建立“高质量社交”
文章图片
调整好预期后,我们再从衡量关系的三个维度来看看具体怎么做:
1. 主动了解他人的需要,同时表露自己的需求
了解他人的需要是给他人提供价值的第一步 。你可以通过留意对方的职业、爱好等等信息,来思考自己能给对方提供的价值是什么 。你还可以主动表明自己有哪些爱好或是资源等等,让对方更了解你 。
听起来这好像是冷冰冰的价值交换,但互利互惠其实是人们建立联系的基础 。
当你认为去社交并没有什么收获时,可以仔细地回想下自己是不是想当然地只期待着收获,忽视了主动提供价值的责任 。
当关系中的双方都负起责任去提供价值时,关系中的价值就会流动起来(Ream, 2010)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