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图片
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 | 周纯子
编辑 | 杨布丁
出品 | 棱镜·腾讯小满工作室
情人节的前两天是一个周末 , 北京气温低至零下10度 , 但在望京一家咖啡馆里 , 从这座偌大城市各个角落赶来的60多位单身男女青年 , 仍将现场的氛围烘托得喧嚣且燥动 。
他们均毕业于国内985高校 , 其中不乏清北、剑桥、斯坦福等国际名校 , 绝大部分是硕士及以上学历 , 目前就职于各大金融机构、央企、互联网公司等 。 女生平均年龄30岁 , 平均身高166cm;男生平均年龄33岁 , 平均身高177cm——不论从哪个角度看 , 都称得上是相亲市场最优质的人群 。
他们正在参加一项“经典8分钟约会”的相亲活动 。 简单来说 , 将两男两女分成十几桌 , 聊完8分钟后 , 男生起身换到下一桌 , 这样能保证每个人相互都有交流的机会 。 “8分钟约会”来源于一项国外研究:8分钟是陌生人见面一个恰到好处的时间 , 足以对异性产生好感并建立联系 , 如果无感的话也不至于漫长而太无聊 。
“脑袋嗡嗡的 。 ”在分别和30多位男生聊天结束之后 , 小苒感叹道 。 黑色呢子大衣配上一副黑框眼镜 , 干练的打扮让她看上去更像是一位面试的HR , 但因为第一次来参加线下相亲活动 , 手里始终拿着主办方提供的嘉宾资料 , 以方便寻找共同话题 。
长达三个半小时的活动结束后 , 她坦言并没有特别中意的男生 。 “相亲太难了!”她向作者吐槽 。
高学历导致毕业时间晚、高压力工作导致交际圈缩小……多重因素作用下 , 90后如今已经成为一线城市相亲市场上的主力 。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下 , 如前文描述的这种高效、精准的相亲活动开始备受青睐 , 各种新型的以校友圈子、互联网大厂圈子为受众的相亲公众号或小程序开始涌现 。
当然 , 残酷的供需关系也决定着相亲的价格不菲 。 网上投一次简历“应征”就需要花费50元-200元不等 , 一些1V1高端相亲套餐动辄上万元起步 , 平均见一名相亲对象需要花费4000-5000元 。
把“为自己找对象”做成了事业
91年的林怡24岁起就开始给自己相亲 , 彼时她刚刚研究生毕业来到深圳 , 举目无亲 , 工作又特别忙 , 去哪里找对象成为她最关注的事情之一 。 在朋友的推荐下 , 她开始参加一些互联网相亲活动 , 大约一个月一次的相亲频率 , 持续了好几年 。
随着最年轻的一批90后都已经大学毕业 , 婚恋需求直线上升 , 像林怡这样的90后开始成为相亲市场上的主流群体 。 招商证券在一份云相亲市场专题研究中 , 援引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数据称 , 2018年中国单身人士已达2.46亿 , 占全国总人口的17.65% , 90后成为单身群体主力军 , 占比47.68% 。
在梳理了300万注册用户的数据后 , “单身青年自救平台”近期发布的一份《2021年高学历青年婚恋交友行为报告》(下称《交友报告》)显示 , 在当前的婚恋市场中 , 25-33岁的男女最多 。 其中30岁及以下的女性用户占比60%;30岁及以下的男性用户占比51.9% 。 女性相对男性更早进入婚恋市场 , 婚育方面所面临的年龄压力更大 。
单身青年自救平台是一家起源于互联网大厂的相亲平台 , 成立于2019年 , 因其头像是一个狗头 , 被用户戏称为“二狗平台” 。 据其官方介绍 , 其用户主要涵盖北上广深的互联网大厂、金融、高校等机构的员工 。
与“单身青年自救平台”将用户定位于某个特定的圈层类似 , 创办于2015年的“陌上花开HIMMR”是一个专门为985高校以及海外顶尖名校的学生与校友提供相亲服务的平台 , 创始人是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的两位90后女生 。 创始人之一的月亮告诉作者 , 当初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是为了给自己和身边的人找对象 , 没想到需求远远超出预期 , 用户从最初身边的十几个同学 , 到如今已经发展为几十万注册会员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产妇 “你生孩子阴道撕裂的样子,真丑。”
- 爱情 一个男人敷衍你,选择“断联”吧
- 善待自己 成年人善待自己的好活法,就是“凡事别想那么好”,没错
- 婆婆|“我按你的要求怀孕了,你凭什么耍无赖不买房”,婆婆:生完再买
- 宁恕|相逢时节:“逼死亲妈”的宁恕,他的结局让人泪目
- 司马曜|古训“酒中不语真君子、财上分明大丈夫”如此识人有何道理?
- 尹正|尹正被嘲长得丑,发长文“求放过”,网友:男孩子不能太油腻
- 曾国藩 用这4个方法,看透一个人!
- 齐国|在单位上,学会“糊涂”,你就赢了
- 娘家|“你娘家有钱,凭什么非要让婆家买房”,儿媳:别买了,我不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