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让许多年轻人联想到自己的母辈祖辈 , 那些一生被绑在家庭里、老公身边、孩子身边 , 文化水平不高 , 人生选择极少的底层普通女性 。
本文图片
恰好 , 她们具有文学的才能 , 也有表达的欲望 , 能有力释放出她们具体的、真实细腻的痛苦 。
诗歌是形式上最能浓缩表达内心激情与自由向往的一种文体 。
言简意赅却又情真意切 , 两句话是诗 , 二十句也是诗 , 一言以蔽之 , 曰“思无邪” 。
对余秀华、韩仕梅们而言 , 于内于外 , “写诗”最先承载的就是“自由” , 自由地做梦 , 自由地唾弃生活 , 踩一脚 , 然后捡回它 。
本文图片
韩仕梅表示写诗能给她带来好多快乐
韩仕梅广为流传的那首《无知觉的爱》写道:
“和树生活在一起/不知有多苦/和墙生活在一起/不知有多痛/没人能体会我一生的心情/欲哭无泪/欲言无词 。 ”
其实并没有太高明的遣词炼字 , 但当人们知道作者是一个没读过几年书的农妇 , 意境就一下子上来了 。
太苦、太痛了 。 不过 , 相比起麻木和承受 , 这些刺痛性至少是清醒、敏锐的 , 直击人心 。
用心理学家荣格的话来说 , “人类存在的唯一目的 , 就是要在纯粹自在的黑暗中 , 点起一盏灯来 。 ”
余秀华的“成名诗”是“穿越大半个中国去睡你” , 全篇扎眼的是“欲望”二字 。
一个肢体行为受限、生活条件困苦的农妇 , 忽然生出了如此奔放、粗犷而浪漫的欲望 , 这是当代现实主义叙事里稀缺的胚子 。
本文图片
当然 , 在诸多采访、诗句和自白里都可以看出 , 余秀华自身的阅读意识和积累的确是较深的 , 不敢说比肩学者 , 但未必比部分国内大学生少 。
她的阅读和思考越多 , 就越能向内照进自己的心 , 也越加能在诗句里精准表达出生活的刺痛感 。
作文而非作诗的范雨素将那些苦描述得更为具体一点:“地里赚不出奶粉钱”“我做了别人家的保姆 , 我的孩子成了有妈的孤儿”......
近万字“代表作” , 字字紧扣自己那“被命运装订得极为拙劣的生命” 。
如此一来 , 一种百试百灵的悲剧叙事模板也随之形成了:
底层女性通过书写 , 为自己构筑了一套话语权 , 来探讨自我的存在主义危机 , 来唤醒他人和她们自己的意识 。
本文图片
余秀华(图源: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
凡世俗意义上的“底层” , 都可能掉入那样一种备受欢迎的叙事模式 , 引起相似的传播效应 。
【|这样的女人,最后都跑不掉】比如2019年说文道史的流浪汉沈巍 , 2021年“读海德格尔的农民工” 。
不过 , 比起陈直 , 写诗的农妇 , 更具有一份女性主义、女性反抗的社会符号 。
余秀华去了北京 , 离了婚 。 韩仕梅也决定要“反了” , 把婚离掉 , 她在《觉醒》里写:“我已不再沉睡 , 海浪将我拥起 。 ”
这似乎是在城市渗透已有些年头的“女性主义”蔓延到了乡村 , 觉醒了的她们 , 还会继续出现 。
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2021年3月 , 有媒体给韩仕梅拍了一支视频 , 叫《墙里写诗的农妇》 , 重庆大学三名学生看到这支视频后 , 决定到韩仕梅家里拍一部纪录片作为毕业作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西拉米|我见犹怜,西拉米双眼无神看向前方,逐渐老去的她很难击败素缇达
- 沈彗星|《我们的婚姻》为何能成爆款?引发的现实问题,一个比一个犀利
- 婚姻|这类女人即使再漂亮,男人都别去招惹,免得自讨苦吃
- 宽容厚重 小心眼的男人有这4个特征,你遇到过吗?
- 01夫妻之间一定会有矛盾 年轻时个性太强的两个人,总是争争吵吵吵,新鲜感都过去了
- |一个男人,从不给你这三样“东西”,说明他不是真的爱你
- 孟子 细节告诉你,身边的人谁最靠谱
- 胡定欣 胡定欣确诊新冠:从黄金配角到香港视后,年过40的她该何去何从?
- 01看到一段话 再婚夫妻的最大难题,妻子没结过婚,妻子更孤僻了
- 01毛姆说过一句话:“女人对一个仍然爱着她 一个变了心的女人,别指望她对你有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