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日益白热化,牵动着全世界人的心 。
身边的小伙伴们最近谈论的、关注的都是战争最新进展、世界局势 。
文章图片
男人们聚在一起总是兴致勃勃地谈论普京的铁腕政策,都觉得“该打仗的时候就不能怂 。”“是男人就该不怕事” 。
尤其是曾服过兵役的人热情高涨,似乎随时准备应召归队保家卫国 。
文章图片
女人们似乎更关注那些普通民众的生活 。每一张惶恐的脸、每一栋被炸毁的楼、每一声炮响,都牵动着她们的心 。
“这些疯子,好好谈不行吗?非得打仗,受苦受难的还不是普通老百姓 。”
文章图片
普遍来看男女的关注点并不完全一样 。男人的嗨点是炮火纷飞的战争本身,而女人的关注点是和平 。
为什么会这样?尤其是若他们处于能够决定战争走向的位置,这样的差异又会如何影响她们的行为呢?
文章图片
对待战争,男女的差异有哪些?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从事各种活动最基本的动力是满足力比多和攻击性 。
人的攻击性是与生俱来的,但是会随着成长不断演化最终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样子 。
一个是象征化,通过被主流社会接受的方式释放攻击性 。比如获得比别人更高的成就、拥有更多的知识、获得更多荣誉等等 。
也就是通过在世俗成就上超越他人来释放攻击性,体育运动尤其如此 。
一个是向外攻击比如打架斗殴,而战争是这种攻击的最极端表现 。
一个是向内攻击比如内疚、自责、自我攻击、自我放弃等等 。
人的攻击性就是通过这样一些明显或不明显的方式得以释放 。
这些能量用在了世俗允许的地方就是建设性的,用在了不被允许的地方就是破坏性的 。
文章图片
在群体上攻击性的表达也存在差异性 。俄罗斯号称战斗民族,国民整体攻击性比较强 。
而中国人民素来热爱和平,攻击性比较弱 。
而在一国之内男女也存在差异 。相对来说男人的攻击性更明显,而女人的攻击性更收敛 。
态度上男人普遍觉得,敢打仗才是真男人,女人觉得一言不合就开打太冲动 。
行为上,男人关注战争,女人关注战争中的人 。
情绪上,男人激动、愤怒,女人不安、担忧、悲伤 。
当然这些差异并不是绝对的 。有很多女人也同样主张对待外来侵犯就应该强硬一点,同样的有些男人也一心盼望俄乌能相安无事 。
简而言之,一个人是主战还是主和往往跟他本身攻击性的表达方式一脉相承 。
文章图片
差异是如何产生的?
既然攻击性是人各种活动的基本动力,为什么在表达上却如此不同呢?
一部分是基因里带来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华润”置胜计划“第二期启动,央企抢人大战白热化
- 王力宏|王力宏李靓蕾正式离婚:这场离婚大战中没有赢家
- 性解放|俄乌战争之际,为什么我们格外热衷于指责他人虚伪?
- 加拿大_时政|俄乌战局对峙影响人购物选择,美国、加拿大酒吧抛售俄产伏特加,
- 西恩潘 61岁美国影帝,深入俄乌战场拍纪录片,被乌总统称是真正的朋友
- 乌克兰_历史|俄乌开战137人阵亡,画面惨不忍睹:永远别为战争叫好!
- 新冠疫情|时间旅行者一个月前曾预言俄乌冲突,并称疫情永远不会结束
- 李靓蕾 王力宏李靓蕾正式离婚:这场离婚大战中没有赢家
- 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谁敢攻击美国本土?美军上将给出唯一答案
- 春晚|卫视春晚收视大战:辽宁夺冠,天津第二,河南第四,喜剧仍是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