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起,医生也很难治疗那些长期在“贬低式”教育下成长的孩子( 二 )


被父母长期PUA的人 , 会形成“人格烙印”
|对不起,医生也很难治疗那些长期在“贬低式”教育下成长的孩子
本文图片

一个长期被贬低的孩子 , 内心会变得异常敏感 , 并且会长期自我怀疑 。
甚至有时候连面相都会有所改变 。
最近日本做了一个实验 , 连续赞美一个女孩50天后发现 , 原本长相平凡 , 神情木讷的女孩竟然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
|对不起,医生也很难治疗那些长期在“贬低式”教育下成长的孩子
本文图片

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投射性认同” 。
说得通俗一些就是 , 父母长期给孩子灌输什么感受和想法 , 孩子没有觉察与分辨能力时 , 很容易会认同到自身 , 长此以往就真的变成了父母想象的那个样子 。
前段时间热播剧《狂飙》中大嫂教育孩子就是典型的例子 , 一次高启强未经晓晨同意就把他最心爱的八音盒送给了别人时 。
高晓晨非常委屈 , 但大嫂非但没有安慰他 , 反而不停数落道:“屁大点事 , 你哭什么?”
|对不起,医生也很难治疗那些长期在“贬低式”教育下成长的孩子
本文图片

还有一次 , 高晓晨在练钢琴 , 高启强还夸他学得快 , 但大嫂却立马说道:“练了一个月才这样 , 还有脸说” 。
|对不起,医生也很难治疗那些长期在“贬低式”教育下成长的孩子
本文图片

最后 , 高晓晨变成了一个非常叛逆的孩子 , 因为从小没有得到认可 , 所以拼命在生活中寻找一切证明自己的地方 , 最后屡屡碰壁 , 成了悲剧 。
这样的情况在现实中比比皆是 。
很多时候 , 长期的教育方式会让孩子形成稳定的人格状态 , 一旦上升到人格层面要想改变可谓难上加难 , 这也是为何有些抑郁症非常难以治疗的原因了 , 因为可能不单单是抑郁 , 还有些人格障碍混杂其中 。
最好的教育是“接纳”与“爱”
在网上看到过一个故事 , 一位作家人到中年的时候 , 回忆起童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 。
他说:
那天晚上 , 我在外面玩 , 忘记了时间 , 回到家的时候已经很晚了 。
我以为妈妈会骂我一顿 , 讽刺我一番 。
可是没想到 , 妈妈只是问了我一句 , 吃饭了吗?我说没有 , 她就转身给我端饭去了 。
这件小事 , 一个人能够记一辈子 。
一个真正内心强大的父母 , 不仅仅会有为孩子赚钱养育的能力 , 同时还有接纳孩子不完美的能力 。
这样的接纳和包容的能力日后会成为一个孩子走进复杂充满挑战社会的“原动力”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