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人世间》的他,还瞒着我们多少事?( 三 )
文章图片
兵团总部每两年会举办一次文学创作学习班 , 优秀的作品会被编辑到集子里 , 梁晓声的一篇短篇小说《向导》也被收录在内 , 正是这篇创作 , 改变了他的命运 。 1974年 , 复旦大学在黑龙江招生 , 中文系创作专业总共就两个名额 , 招生办的老师翻阅了所有的作品后 , 对这篇《向导》产生了兴趣 , 在「环保」这个词还没出来的时候 , 这部作品就表达出了批判滥砍滥伐现象的思想 。 老师决定要见一见这位叫梁晓声的青年 , 从佳木斯到哈尔滨再到黑河 , 辗转到他们所在的兵团时 , 已经是第四天上午 , 此时梁晓声正在扛大木 , 团部通知他去招待所 。 眼前那个风尘仆仆的人 , 自称是复旦大学的招生老师 , 梁晓声没觉得有什么惊喜 , 负担?什么负担?当时作为一名北方的青年 , 对南方有什么样的大学 , 是知之甚少 , 也不太会有什么兴趣的 , 唯一让梁晓声开心的是 , 这人竟然跟他谈文学 , 还挺有水平 。 他们聊了近一个半小时 , 梁晓声对当时的文艺现象大放厥词 , 狠狠吐槽了一番 。 老师从包里拿出一本革命文学样板书《牛田洋》 , 问他看过没有 , 有什么想法 。
文章图片
梁晓声也没客气 , 直接来了句:老师愣在原地 , 临走之前小心嘱咐他:「这些话不要再对别人说了 , 否则会对你不利 。 」好多年后想起这句话时 , 梁晓声依然冒冷汗 , 但凡这位老师有一点点「左」的思想 , 在团里留下一句「这个青年的思想有问题」的话 , 别说复旦大学 , 以后的日子能不能过都是个问题 。 后来这位老师的确去找了团里的领导 , 当面表达了他的态度:如果复旦大学决定招收该名知青 , 那么名额不可以被替换 。
04
很多8090后大概都很熟悉刘欢演唱的一首歌:这首《心中的太阳》就是根据梁晓声的小说《雪城》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的主题曲 。 1977年 , 毕业后的梁晓声被分配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当文学编辑 , 正式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 在一间11平米的宿舍里 , 他一住就是12年 , 写就了《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等作品 , 大多都是知青题材 , 梁晓声也成为了知青文学的代表 。
文章图片
90年代之后 , 人们顺着潮流的方向飞奔 , 不再沉迷于旧日情怀 , 知青文学渐渐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 很多同时代的作家开始转型 , 梁晓声也一样 , 他写起了批判性的文章 。 无论是纪实的 , 还是虚构的 , 他的作品总是为弱者发声:虽在大众眼里 , 梁晓声早已功成名就 , 但他丝毫没有患上「优越感」 , 事实上 , 他的愁苦依然是具体的、迫切的 。 早在刚参加工作时 , 他每个月的工资49元 , 20元寄给父母养弟弟妹妹;大哥的医药费是无底洞;父母身体不好 , 他把二老接到北京来照顾...庞大的开支全靠梁晓声写小说挣稿费 , 时多时少 , 拍电视剧《年轮》时 , 对方只给了他一台彩电 , 虽是稀罕物件 , 但不能吃不能穿 。 为了将这个家撑起来 , 他曾打算将独身主义进行到底 , 后来弟弟妹妹相继成家 , 在父母的一再催促下 , 他才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
文章图片
受90年代下岗潮的冲击 , 弟弟妹妹们全都失业 , 几个孩子要读书 , 几个家庭要生活 , 梁晓声全都承担了下来 。 长期的熬夜写作 , 肝病、胃病、心脏病也早早找上了门 , 虽后来的稿费逐渐提高 , 但生活的忧患总是接踵而至 , 那么多的债窟窿堵也堵不过来 。 直至今日 , 梁晓声都保持着最简单的生活 , 平价朴素的穿着 , 蔬菜、稀饭、疙瘩汤就是一日三餐 , 鲜少有社交 。 用今天的价值观来看 , 这也活得太累了 , 但这也是那一代人普遍的担当 。 那种对父母的体恤 , 对兄弟姐妹的关照 , 对弱者的同情 , 都是当下很多年轻人所不能体会的 。 「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社会 , 人生本就是一堆责任而已」 , 梁晓声说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有多善良,就有多大福报
- 沈彗星|《我们的婚姻》:3种家庭模式,各有各的困境,该如何解决?
- 我们的婚姻|热播剧《我们的婚姻》火了:像“白百合”这样的妈妈,不可能幸福
- |《人世间》告诉我们:周蓉的“自私”,每个人都有责任
- 宁蕙儿|《相逢时节》原著:宁蕙儿“那活该的死法”,真该警醒万千父母
- 心灵捕手|优秀的心理咨询师要具备怎样的特质?——豆瓣8.9《心灵捕手》
- 大s|大S再婚嫁旧爱,《人世间》里的周蓉嫁蔡晓光,现实跟连续剧重合
- 人世间|《人世间》教你选老公
- 相逢时节|《相逢时节》:临水四杰就这样生活一地鸡毛,婚姻都不顺
- 上司|人在单位,该争就争